广东共青团宣传工作简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资料中心 >> 信息简报 >> 广东共青团宣传工作简报 >> 正文

【2022年第6期】团一大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以科技手段活用阵地 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文章所在栏目:广东共青团宣传工作简报 点击数:5257 更新时间:2022/5/13 16:40:43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积极营造庆祝建团100周年的良好氛围,5月12日,团一大纪念馆在广州东园旧址内建成开馆,向广大青少年生动展陈团一大历史,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阵地教育,创新运用科技手段,引导青少年在沉浸式展览、互动式体验中学习党领导下的共青团百年历程,从先驱先辈们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

一、聚焦历史背景,发挥阵地作用传递革命薪火

团一大纪念馆紧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主题,地上地下共打造约12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和展示空间,展示党亲手缔造青年团、指导青年团创建的历程,其中包括有200余幅图片,70余件实物,6组雕塑,10余个历史视频,如实反映共青团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会议,切实满足广大党员群众和青少年参观学习的需要。其中,固定展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历史陈列”位于地上展厅,主要包括“历史召唤——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潮起东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青运新篇——青年团在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发展”“牢记使命——团结带领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四大版块内容。主题展览集中展示团一大历史研究和史料征集成果实物(复制件),包括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记录(复制件)、团一大代表俞秀松的铁床、团一大代表叶纫芳的钱包和眼镜、向秀丽烈士的入团申请书等“镇馆之宝”。场景重现设在纪念馆负一楼,还原了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团从广州东园小小竹棚出发的场景,引领青少年共同感悟团一大青年的初心使命。

二、依托互动体验,沉浸历史情境呼唤红色传承

纪念馆通过有代表性、说服力的展览元素,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出发,全景展示一百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诞生始末,展示共青团组织坚守初心,紧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历史担当。为重现百年前的团一大开会情景,纪念馆创新利用全息影像技术,还原呈现百年前的一代青年人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面貌,在互动区、文创区、家书聆听区、团情团史知识问答区、党团队宣誓区、旧物展示区等多个展陈专区,设置“一幅幅充满回忆的老照片在流动”等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学习体验的互动展项,通过照片图片、文物实物、音视频等史料,凸显党缔造青年团主线,创新运用触摸、可视、互动、体验等技术,增添展览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项目。历史文物之“老”通过科学技术之“新”进行展示,激发青少年从团一大历史的重要事件、重要活动中感悟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汲取时代智慧,启迪青春创造。纪念馆内还设有多个二维码引导,通过丰富的内容拓展,在“云端”延长青少年的历史记忆链条。下一步,纪念馆将配备专属参展指南,为广大青少年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观展服务。

三、深耕红色资源,丰富实践教育打造文化精品

一是深挖历史资源,推出理论产品。团省委发动党领导的青年运动史研究专家,联合新华社、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杂志等中央级、省级媒体发表《党管青年的百年生动实践》《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贡献青春力量》《中国共青团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等理论文章超10篇;在新华全媒推出相关报道《团一大会址——穿越百年时空相逢》《以青春之我,贡献伟大时代》《新征程上的时代新人》,为团一大纪念馆落成开馆营造浓烈氛围。二是围绕主题展览,打造文化精品。团省委联合新华社制作推出《国家相册》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特别节目——《青春的誓言》;联合触电新闻推出《“团一大”以青春赴万丈理想》系列专题纪录片,策划推出《经济大省的红色底色》原创专栏,采用体素建模形式等青年玩法还原团一大纪念广场,用青年视角重温“团一大”召开。联合团广州市委拍摄制作《青春岁月·“百物述百年”》系列微故事视频、《百年韶华——党领导的中国青年运动》微视频。团一大主题文化精品全网累计总播放量超千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三是活化阵地作用,强化信仰感召。团一大纪念广场自启用以来,吸引大批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前往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专题团课、志愿宣讲等活动,纪念馆正式开馆以后,面向青少年团员、团体机构开放预约,为广大青少年生动讲述团一大历史,进一步发挥团一大会址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课堂的功能,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理想信念感召下投身民族复兴,在新时代新征程唱响壮丽的青春之歌。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