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一批赴缅甸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昨日回到广州。这是广东首次派出青年志愿者到国外开展服务,虽然在缅甸做志愿服务条件很艰苦,但志愿者们还是出色完成了任务。 为此,团省委今日(14日)上午表彰了他们。 请听李素卿刚刚发回的报道: (接MD 志愿者 录音时间 分 秒) (记者)这支志愿者服务队共15人,主要是有农业和体育方面专长的志愿者,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只有18岁,学历最高的有博士后。博士后、华农工程学院的副教授马瑞峻说,虽然只是半年的志愿服务时间,遇到的困难很多,气候不适应,就医条件比较差,而最难熬的要数停水停电的那几天。 (录音)“我们连续停电三天,那么缅甸是很热的嘛。我们做饭没水,冲凉也没水。最后我们就自己解决,因为我们不好麻烦单位的人。就自己去地里头,从井里打井水来冲凉,等冲完凉洗完衣服再用塑料桶带着这些井水回去做饭。连续三天我们都是这样的。一开头我们也是因为这个停水停电,尤其是停水,我们心情都不好,因为工作完了以后回来很疲倦,又浑身出汗很多” (记者)志愿者高凤玲坦白,期间想过放弃,想过回国。 (录音)“觉得那里的蛇特别多,我以前是真的很怕蛇,经常到田里面几乎每天都看到蛇,稍不注意蛇就跑过来,还有的同事被蛇咬了很恐怖的。当时很害怕,当时几次我简直吓的不得了,我说我不干了不干了,我想回去了,每天遇到那么多蛇,然后很怕被蛇咬。” (记者)但是志愿者们还是坚持了下来。高凤玲说,因为她知道她代表着的不仅仅是自己。 (录音)“我想我们出去的话是代表中国人了,不是代表我自己或代表广东哪个部门的人。所以我们就很坚强,应该说靠一种意志吧,不管怎么样有什么困难都应该克服,生活方面工作方面语言方面的困难都应该克服。” (记者)除了农业科技和体育培训的志愿服务,志愿者们还为当地带来了中国人友爱互助的精神。 (录音)“缅甸人有大人小孩妇女经常出去砍柴,砍完柴了他们是顶在头上的,我们就在平时看到了,我和高大姐看到了一个很小的小孩,她就突然想到了她的儿子,说这么小的孩子就顶了很大一捆柴,那我们就帮着他把柴送回家里头,像这样的事情我们也经常做。” 广州电台记者李素卿、实习记者黎小培,通讯员王茜的报道。# |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寺贝通津一号大院
邮编:510080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20-2021
粤ICP备06082245号
广州市网站安全备案信息备案编号:4401040100003
技术支持:广州动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