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工作交流 >> 学习交流 >> 正文

【专题】打造共青团基层组织形态的升级版

文章所在栏目:学习交流 点击数:5036 更新时间:2016/9/2 10:07:30

文/叶子仲

 

自1978年国家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最为深刻的时期。这场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结构变迁,对一贯擅长以意识形态来影响、整合民众的党、团组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相对于党组织,团组织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相对于体制内各级组织,基层组织受到的冲击更重一些。因此,在应对挑战、创新组织形态的系统工作中,基层组织的创新难度最大、也最为鲜活。

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在基层组织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最后一节是以“组织的必要性”为标题展开论述的。他说,组织是通向政治权力之路,也是政治稳定的基础。我们知道,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在基层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一直重视基层,各个时期都有加强基础组织建设的努力和尝试,也可以说是同社会变革中侵蚀、弱化基层的因素在较量、在赛跑。正能量能否“跑赢”负能量,考验着共青团的应变能力,决定着共青团的生产空间,影响着执政党的群众基础。

在当代中国,社会基层结构、就业结构、青年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变迁,促使一些组织的内部要素突破了组织固有的覆盖圈,形成了社会个体放射状流动与断层式分化。正是基于此,共青团组织形态需要推陈出新,升级扩容。这一升级版至少要体现三个特点: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转换机制。到2015年底,全国共青团员发展到8746.1万人,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了。现在不是无限制地发展团员,而是需要每个团员都能真正发挥模范作用,联系服务更多普通青年,去从事更多有意义的工作。一个组织(即使只有3个成员)良性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像永动机那样能够不停地自传。目前基层团组织数量很大,但真正能够自行运转的比例又是多少呢?恐怕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在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最重要的工作机制就是需要嵌入社会,就是把团员的先进身份和优秀品质转化为融入社会的优势,把共青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宣传优势与社会运作无缝对接。

团组织的基层工作要回到本源

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如果不能将组织末梢延伸到社会基层,不能在普通民众中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就形同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虽有清醒的头脑,而缺乏实际的行动力、执行力。随着社会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共青团基层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组织遭到来自体制内外的双重冲击。一方面,农村团员青年在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市场的过程中,流动性日益增强,团员意识有所淡化,一些团员开始游离于组织之外。另一方面,受乡镇治理结构和村民自治的影响,原有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弱化。同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变革中,利益联结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共青团基层组织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下面列举部分团代会有关基层组织面临的挑战的主要观点:1988年,在团十二大:共青团组织在体制上存在弊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团的领导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化倾向;团组织的吸引力、战斗力不强,相当一部分基层团组织不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缺乏活力,有的甚至处于工作停顿状态;2003年,在团十五大:一些基层团组织不够健全,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处于瘫痪状态,新兴领域团建工作还存在较大困难;2008年,在团十六大上:随着信息化对青年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如何运用网络手段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网络引导和服务青年,提高团的组织和动员能力;2013年,在团十七上:基层团组织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基层工作活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基层工作久久为功,方能细水长流

可以说,打造共青团基层组织形态的升级版是顺势而为、势在必行,而在实际操作中至少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团随人走”原则,就是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鉴于青年的频繁流动及“碎片化”广泛分布,不论是在农村的专业合作社里、产业链上、新型社区里,还是在城市的大小企业里、楼宇里、租住处里,或者是在互联网上、青年自组织里,组织建设应该以青年聚集方式和场所为导引,分类加以推进。二是“因群而施”原则,就是青年喜欢什么方式,就建立什么样的团组织。现在的80后、90后青年喜欢什么?需要不断跟进研究,起码可以在兴趣类群众建团,也可以建立公益类团组织,这两种类群的功能正好与共青团的功能有很大的交集。还可以采取联合建团、依托建团等形式,团组织的建设如果不与青年经济、社会活动的时空相契合,就难以形成青年广泛的参与度。三是“建”“促”原则,目的就是“建一个,活一个”。建一个团支部并不太难,难在如何存活下来,发展下去。为什么基层团建总是逃不脱“瘫—建—瘫”的怪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事此项工作的团干部只顾在数量上完成任务指标,不在质量的培育和扶持上下苦功夫,没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当成事业来做。虽然共青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然而越是到基层,就应该更多地体现出社会性,为青年的利益需求服务,而且要同青年所在企业、社区、村镇、社团等组织的功能结合起来。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固然不可能日常化,但是在团组织的统筹和团员的自觉下,团员先进作用的发挥却可以无处不在。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打造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升级版不是泛泛而谈,它有一个永恒的法则,就是坚持以青年为本,摆正与基层青年的关系。共青团与青年是什么关系呢?首先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青年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社会服务,共青团的唯一选择只有青年,脱离了青年,共青团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共青团只有深入青年之中,倾听青年呼声,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成为青年值得信赖的贴心人,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团组织才能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