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五年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新闻中心 >>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 广东这五年 >> 正文

广东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文化自信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文章所在栏目:广东这五年 点击数:3379 更新时间:2022/6/21 10:19:29

图片1.jpg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尚黎阳


 6月17日上午,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崔朝阳,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毅等介绍了广东在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经验做法。

    近年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将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1+9”工作部署,召开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等持续推动落实,宣传文化系统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思想文化建设得到系统性强化,文化自信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广东推动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全省深化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有力引导全省上下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广东先后编辑出版《广东改革开放史》《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一百年》等重点理论书籍,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为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广东还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提升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重点红色展馆建设展示水平,上线广东红色地图、网上红色展馆。

    与此同时,广东主流舆论不断壮大。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开展重大主题宣传,举办“大潮起珠江”“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等主题展览及系列音乐会、美术作品展,广泛开展群众性庆祝活动,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

    疫情期间,广东开通了“抗疫热线平台”反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南方+、羊城派、触电新闻、N视频等新媒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广泛覆盖,广东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广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习惯,也使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广东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钟南山、黄旭华、麦贤得、卢永根、彭士禄、“硬骨头六连”、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等先进模范事迹深入人心。

    此外,广东还出台《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成珠三角全国文明城市群,实施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截至目前,广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57万个,打造378个省级示范所、3134个省级示范站,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7万支,有效打通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双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随着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的深入实施,广东着力加强对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摸底排查。近年来,广东完成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公布了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全省新增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十年间增长近一倍。广东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也在全国屡获殊荣。广东3个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个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3个项目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南海I号”更以总数达18万件(套)出水文物,成为我国最大的沉船考古发掘项目。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介绍,广东不断完善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广东在全国率先取消基建考古企业收费、建立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岁修”制度、实施非遗传承群体认定等创新举措,有力加强了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组织领导与全面保障。

    2012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广东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投入资金逐年增加。省级财政还设立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2019年起5年安排15亿元用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广东联合金融保险机构向135处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免费捐赠保额达49.5亿元的保险,为全国首创。广东还出台《广东省民办博物馆工作指引》,全省民办博物馆的数量达到120家,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社会合力。

    广东在打造广州永庆坊、潮州广济桥和牌坊街、汕头小公园等城市文化名片的同时,一批具有广东特色、中国风范、国际水平的岭南文化新地标在岭南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今,广东画院新址启用,白鹅潭大湾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封顶,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动工建设,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广东粤剧文化中心、广东人民艺术中心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在推动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广东取得不少新成效。目前,广东建成了公共图书馆150个、博物馆367个、文化馆144个、美术馆14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1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万家,实现了五级设施网络的历史性全覆盖。


    “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广东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体现在不断推出的优秀文艺作品上。舞剧《沙湾往事》、广播剧《罗湖桥》、歌曲《爱国之恋》《向往》等一批作品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中国医生》全国票房收入为13.28亿元,刷新了粤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以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也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去年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更创造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新纪录。

    不久前,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工作组织开展。广东已有9部作品获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此外,广东即将启动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设立文艺精品专项扶持资金,激发带动全省文艺原创生产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广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取得不少成效。目前,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数量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广东还建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00多个,创建8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一批标杆企业和园区引领潮流。

    “文化+”新业态正在成为广东文化产业体系的新增长点。顺应当前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广东大力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广州、深圳打造了若干个千亿级文化新业态集群。如今,广东数字出版产值、动漫产值、电影票房收入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59%,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

    广东对外文化传播交流呈现积极有为的新气象。近年来,广东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智库论坛、文化艺术节。广东还积极打造“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论坛、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外宣品牌。通过广州市天河区、番禺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贸易基地(深圳)工程的建设,以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将逐渐形成。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