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工作交流 >> 学习交流 >> 正文

【理论探索】探索新时期共青团青少年权益工作的立足点

文章所在栏目:学习交流 点击数:4989 更新时间:2017/1/20 14:59:19

文/艾海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各种青少年问题逐渐凸显,青少年权益保障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政府正在把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到社会中,与社团组织、企业和公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推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社会组织在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方面具有自身优势,理应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有效发挥作用。

权益维护:共青团职能赋予的应有之义

从共青团本身的职能来讲,权益功能是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应有之义。团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青年服务,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开展社会监督,同各种危害青少年的现象作斗争,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当前提高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扩大有效覆盖的要求来看,团的权益工作是激活基层活力的重要路径。团章中对团的基层组织基本任务明确规定:要了解和反映团员与青年的思想、要求,维护他们的权益,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这是基层团组织吸引基层团员青年的重要方面。

青年政党认同的生成:拓宽服务青年的政治空间

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针对共青团的有关话语体系中,对“政党的青年组织”这一属性的强调要远远超过对“青年的政治组织”这一属性。这主要是由于时代的限制。但是,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党要实现对青年的有效影响和整合,则需要构建青年对政党的政治认同,即“政党认同”。从青年群体的心理角度来看,政党认同的建构既有非理性的依恋需要,也有理性的依靠需要。因此,政党认同既要通过意识形态的化育来实现非理性依恋的建立,也需要通过青年权益的保障来实现理性依靠的确立,而后者则是当前共青团工作中亟待提升的一个方面。

从团青关系新的政治角度看,权益工作新的立足点在于拓展了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政治空间和社会空间。服务青年,是共青团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原则和工作方法之一。在以往团的重要文件中,为青年服务与代表、维护青年特殊利益常常相提并论。在广义上,团所承担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都与服务青年有关。但服务与维权的联系更直接,服务包含维权的部分内容,维权也明显带有服务的意义和性质。而维权最终之所以作为共青团组织职能之一而被独立提出,则是由于服务青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和反映在团服务青年的政治和社会空间的变化上,亦即服务的领域已从团内扩展到团外以至整个社会,从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范畴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共青团服务青年所需资源需要动员、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来满足,以至以往服务青年的概念不再能够涵盖维权的全部内容和形式。因此也可以说,维权职能的确立是服务职能的拓展和延伸。服务,是维权的本质属性;维权,是服务的新的发展空间。

积极权益工作新思路,筑牢党的青年基础

长期以来,共青团权益工作在探索社会资源方面,一直在寻求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多元互动,在新时期共青团的权益工作发展中,更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维权工作结构。这样的结构应该改变共青团权益工作部门单一发力的工作管理模式,将各类和青年维权工作有关的主体都加入到维权工作的开放性框架中来。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命令要求式管理的结构,要转变为多元发力合作联动的中枢运转模式,而在这类模式中,共青团组织应该处于运转的中枢位置,发挥的是轴心的作用。

另外,在微观的具体逻辑层面,共青团维权工作要特别注重细小制度的开发和利用,以拓展权益工作深度延伸,从而实现维权触角的有效覆盖。实现有效覆盖的具体方式就是共青团与各类社会青年组织实现深度关联,既要与它们形式上的主体工作相联,也要打破制度壁垒,形成畅通的沟通合作机制,从而加强权益工作体系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更进一步,共青团可以与社会组织针对特定权益议题,进行运行模式和平台的共同开发,凸显前瞻性,完善整体性。实现制度深度关联和共有机制平台构建智慧,共青团权益工作才可以实现各类社会力量的持续吸纳,为筑牢党的青年基础实现新时期的突破。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员、青年理论工作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