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志愿者工作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资料中心 >> 信息简报 >> 广东志愿者工作信息 >> 正文

【第十八期】各地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 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章所在栏目:广东志愿者工作信息 点击数:6735 更新时间:2014/5/21 14:34:58

广东志愿服务工作信息

第 18期

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秘书处

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编         2014年4月10日

 

各地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

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年3月以来,在广东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的引领带动下,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积极推动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以残疾人、空巢老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志愿者优秀典型,利用新媒体手段传递志愿服务正能量,在扎扎实实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以志愿助残为重点,关爱帮扶困难群体,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各地紧紧围绕“邻里守望、爱心助困”的行动月主题,广泛发动党团员、公职人员率先垂范,带动社会各界走进社区、农村,走近弱势困难群众,务求多做“雪中送炭”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感。一是以社会化方式构建专业的志愿助残工作体系,服务残疾青少年成长发展。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爱残疾青少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青年志愿者在助残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社会化动员模式的组织一批专业的助残志愿者走进工疗站、启智学校、福利院等残疾人福利机构,通过生活帮扶、学习辅导、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残疾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构建起专业助残工作体系。广州将“志愿在康园”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推广至全市166个社区康园工疗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实施居家助残体验行动项目,建立由108支助残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组成的助残志愿服务联盟,开展常态化助残志愿服务。深圳依托全市职康中心等残疾人康复机构,搭建助残志愿服务的实体平台,构建由160多支助残志愿服务队伍、79家法人社会组织和6.91万志愿者(其中具有专业资质的助残志愿者达1.68万人)共同参与助残志愿服务体系。珠海香洲义工联在区内的康园中心、聋儿听力恢复中心、福利院建立助残服务阵地,每天通过义工联网站发布助残义工招募、培训和上岗信息,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940期活动。汕头粤东高级技工学校的青年志愿者与聋哑学校建立定点结对帮扶,通过开展“社会融入、亲情陪伴、阳光课堂”志愿助残主题活动,帮助残疾学子提升生活学习技能。东莞、云浮等地纷纷通过志愿助残体验、慰问残疾少年儿童等方式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助残志愿服务。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帮助弱势困难群体改善生活。汕头精心设计“守护成长”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向市蓝天义工协会等14支志愿服务队伍颁发20万元的“青少年关爱行动”资金,重点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困难青少年群体。佛山禅城区把志愿服务进社区作为2014年志愿服务的工作重点,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签署青年社区行动合作协议,引进大学生志愿者,在辖区内的28个社区开展“爱心学堂、道德讲堂、爱国歌曲大家唱、义修义诊、文明引导、爱护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州全市7个县(区)的共青团和志愿服务组织深入社区为空巢老人、留守少年儿童、残疾人、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提供心理抚慰、生活照料、亲情陪护、法律维权、扶贫探访等志愿服务。江门义工联直属总队的义工在3.5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期间,专门为石湾社区40名困难居民、独居老人、孤寡老人举办“爱心斋菜宴 温暖满心间”活动,与老人们拉家常、忆往年,帮助老年人排解生活孤寂。茂名化州、茂港、电白、信宜等(县、市区)纷纷组织学生志愿者、单位行业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下乡村与露天矿社区、龙岭社区等社区结对,定期常态化开展社区便民服务。肇庆以首台“志愿服务号”专车为工作平台,整合社区医疗卫生、社区儿童守护等志愿服务项目,深入社区服务群众,为行动不便的市民提供各种生活便利。揭阳针对近来侵害少年儿童案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以“法讲堂进学校、社区少年模拟法庭”等形式,组织志愿者开展面向社区和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自护教育、法制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群体的自护能力和维权意识。

二、以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挖掘优秀志愿者典型,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各地团联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志愿者的爱心事迹,并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传播先进志愿者的爱心故事,以榜样的力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一是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志愿服务参与方式,网聚和传播志愿服务正能量。全省各地依托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以“微公益”和“随手公益”的理念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市民服务社群的时尚、快捷方式。团省委、省社工委、省文明办、省志愿者联合会共同建设推广覆盖全省各地各行业各领域,集“注册管理、培训激励、需求对接、资源整合”等功能于一体的“广东志愿者(志愿时)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服务项目、服务需求、社会资源之间的无缝对接。广州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羊城雷锋大民星”拼图,鼓励市民群众寻找和发现自己身边的“志愿者明星”,在众多街坊的微信微博中火速传播。深圳上线“志愿深圳”公众号服务平台,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无线发布”和“地图式”展现,以及手机“一键”实时报名、志愿者考勤等功能。韶关通过“青春朝阳”微信、微博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广州海关通过“广州海关12360”微博和“海关爱创作”、“穗关小青”微信公众平台,延展志愿服务维度,实现业务咨询和文化宣传的网络化、立体化。二是挖掘和宣传优秀志愿者典型,选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代表。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女志愿者“茉漓”,甘作视障群体会发声的“盲杖”和“眼睛”,7年累计服务时数达到9000多小时,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佛山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心理咨询服务队队长邓赞朋总结出一套“志愿服务行为治疗法”的帮教模式,通过心理咨询专业志愿者带领“缓刑犯”和失足青少年从事社区志愿服务;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不顾自身5级伤残、与队友风雨无阻、共救起30多人打捞出160多具尸体;江门市江海区“拥抱阳光”启智义工服务队队长陈良源长期致力于关爱智障儿童、立志“坚持做义工,直到老到不能动了”;中山市大茅医院“女汉子”志愿者吴雪扎根“孤岛”5年为麻风病康复者点亮生机。他们的爱心故事在各地主流新闻媒体被广泛宣传报道,并吸引《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关注和转载,成为广东志愿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三、以嘉许回馈机制为突破,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激发公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和运行体系,重点创新志愿服务嘉许回馈机制,激励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一是实现志愿服务“积分入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梅州、河源、东莞、中山、江门、茂名、肇庆、潮州、云浮等地将参与志愿服务纳入当地政府出台的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政策,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实现志愿爱心“双向循环”。深圳推行集信用卡、深圳通、电子医疗本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电子义工证,为持证志愿者提供一卡通服务和每年10万元额度的志愿服务活动意外保险。佛山南海区打造商家“爱心联盟”,吸引500多商家参与,为持有义工证的市民提供优惠和便利,撬动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顺德区伦教阳光棕榈园社区为志愿者设立“时间银行”,将志愿服务的时间兑换成“时间币”,换取邻里互助,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其中,累计参与志愿者近4万人次,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次。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