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在团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的交流发言
林楠
2019年6月25日
从新发展理念来分析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发展要以人为本,最主要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才能够满足这个需要?具体到共青团就是要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国汇聚青春力量。共青团需要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广泛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具体到青年研究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做到青年研究以青年为本。
一、青年研究以青年为本要及时回应青年关切。
现在是个“民意汹涌”的时代。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开放以及对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尊重和保障,各个阶层的民众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关注政府各项工作和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表达对重要事项的看法,而青年就是表达民意最踊跃的群体。 民意就是力量,近年来,许多重大社会事件都体现了青年民意的力量。
最近的网络热点,都有民意特别是青年民意的介入。值得关注的是当代青年一个新动向就是逐步走出了简单的情绪发泄,学会用一定的理论来解释和诠释身边的事件。在当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青年民意力量的指向具有不确定性,这更要求我们通过研究掌握真实的青年民意,从而为青年民意的传达、疏导和引导提出有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共青团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组织关系,一是与党的关系,二是与青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两种组织关系,是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路径。群众常说,共青团跟党走是必然的,但青年是不是跟共青团走就很难说具有必然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共青团工作的正确路径方法是面向青年、争取青年、赢得青年,做好青年的引导工作。因此,在新媒体等平台及时地回应青年关切,从一定理论高度出发,体现青年特色,结合现实教育和引导青年,给出关系青年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和回答,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成为未来青年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体现青年特色,就要吸收青年中的流行话语,包括网络语言,使青年听起来感到亲切,能够动情。要从青年的接受心理出发,对事物做出形象性描述,把抽象的道理说具体,增强共青团工作的通俗性和说服力。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杜绝呆板的表情、枯燥的言辞和乏味的活动,不断激发青年的青春活力。这都是青年研究工作者需要面临的挑战。
二、青年研究以青年为本要通过服务青年将工作实践落地。
我国青年研究的兴起,正是源于应对和解决青年问题的党政要求和社会需求。 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问题导向、应用取向是我国青年研究的一个特点。服务青年工作实践,对青年工作和青年事务面临的问题做出指导,是青年研究实现和转化为实践价值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青年研究工作者,置身于青年之中,与青年交朋友,倾听青年呼声,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尤其是多关注困难较大的青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表现在受社会利益化的广泛影响,青年多样化、复杂化的利益需求日益成为共青团工作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核心要素,部分青年对共青团的认同已经从过去的情感认同转变为现在的利益认同,能否帮助青年实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利益,已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中心议题。适应这种变化,共青团组织要保持与青年的密切联系,更加经常性地维护青年权益,实现利益诉求。只有对青年成长发展有实际帮助,共青团才能真正“让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才能成为“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
以共青团组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等系统为背景,青年研究力量在研究和综合表达青年利益上有着天然优势,能够参与和介入青年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这有利于正确反映青年利益,保证政策的平衡性和合理性。因为这些系统在我国的政治架构中,都有直达决策层的通道。同时,从参与路径上来看,随着中国社会多元化和民主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多元化参与趋势日益明显,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渠道也越来越多。 这为体制内乃至民间的青少年研究力量影响和介入青年政策制定提供了条件。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介入和参与青年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进而体现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更好地服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从实际的青年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而言,涉及到青年的基本权利、健康、教育、福利、预防违法犯罪、司法保护等各个方面。 在这些方面,青年研究都应有意识参与和施加影响。 青年研究者应该就规划和形成国家的青年发展战略作出研究、呼吁和推动,具体说来就是要密切追踪《青年发展规划》的落地和实施。
三、青年研究以青年为本就是要实现共青团工作路径方法创新。
共青团工作路径方法创新,核心是要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技艺、技巧、法术。这是共青团工作科学性、专业性的体现。共青团工作作为一项动员、组织和服务青年的工作,需要讲科学,遵循科学规律。共青团工作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虽然没有准入条件,但却是一项需要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业性工作。这种科学性和专业性体现在共青团工作需要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和技巧的运用。世界上许多国家把青少年工作定位为专业性工作。德国《社会法典》第 8 部是《儿童与青少年专业工作法》,从法律上把青年工作机构称为专业机构,如德国国际青少年工作专业服务机构( IJAB) 、德国青少年儿童专业工作组( AGL) ,地方青少年事务局设有青少年专业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协会、福利协会等从事的青少年工作都被认定为专业工作。
随着青年状况的快速变化和青年工作复杂程度的日益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其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共青团工作涉及多门学科,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例如,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需要运用哲学、教育学、美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 组织青年进行劳动实践,需要运用组织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需要运用法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可见,共青团工作的路径方法是跨学科的,具有多学科的专业性。
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信息迸发、知识爆炸的时代,能够及时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普遍比上一代见多识广,这在客观上要求共青团干部必须提高工作能力。如果共青团干部的知识水平、经验积累跟不上身边的青年,“说科技说不上,说文艺说不通,说工作说不来,说生活说不对路,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官话、老话、套话,同广大青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那当然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共青团干部要想与普通青年情投意合,就要学得多、懂得多,做到心中有数、肚里有货。如果自身知之甚少,讲的东西信息量不大、含金量不高,就不可能真正对青年产生教育影响。目前,许多共青团干部比身边青年年龄大,与青年或多或少存在年龄隔阂和文化差异,对青年所思所想所求不了解、不熟悉,这就不利于与青年打成一片,不能真正了解青年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为了做好工作,要更多地了解青年的学习、就业、休闲、娱乐情况,做到对青年的生活状态如数家珍。青年研究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和趋势,下大力气继续加强学科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导向,培养出越来越多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团干部。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