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资料中心 >> 调查研究 >> 正文

新时期团青融合工作路径探索

文章所在栏目:调查研究 点击数:8642 更新时间:2016/4/5 10:37:51

新时期团青融合工作路径探索 

——以惠州共青团和惠州青年为例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青年群体日益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他们的自主性更强,更加追求个性化、特异化、趣味性,他们敢于发声、敢于挑战权威,对于教育、资讯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而信息时代的来临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使青年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权力。鉴于当前信息网络社会所具有的青年化社会特征,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视与青年的关系。因为党团与青年之间建立密切关系,不仅意味着对下一代人的领导和整合,更加意味着对下一时代的引领和把握。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走进青年、融入青年,实现团青共融、密切团青关系无疑已成为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也是我们顺利开展思想引导、创业帮扶、权益维护等系列团青工作的先决条件。为此,惠州团市委邀请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的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惠东县、博罗县、惠城区、仲恺新区等,进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与60多位团员青年座谈交流,与130多位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咨询交流。另外,利用专家“三下乡”志愿服务和团干部培训服务的契机,前往惠阳区和龙门县,与60多位乡镇团干部交流,与20多位山区青年干部与外来青工交流,深入了解青年的思想变化、行为变化,深入了解青年的发展愿景和对团组织期望,探寻团青融合的新方法、新路径。 

一、新时代背景下团青关系和青年诉求的新变化 

(一)团青关系的变化 

虽然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密切团青关系,加强枢纽型组织建设,但整体来看共青团的社会职能相对仍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社会角色定位相对模糊,参与社会管理缺少法律依据和行政授权,反映青年诉求的渠道不多,维权职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网络社会生成,青年生存状态开始从单一的个体向体系化的青年组织转变,这意味着青年中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自我组织力量。这种力量并非只由青年个体自发形成,而是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并且这些力量既有国内的,也有境外的。也就是说,在社会中存在着与共青团竞争的其他社会性乃至政治性的组织化力量。如果不能回应这种挑战,共青团就有向边缘化转变的可能。这是团青关系中需要面对的区别于过去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挑战。 

(二)青年需求的新变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带给青年无限的遐想和追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青年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惠州几次失去最佳机会,曾经因为“汽车走私事件”、“开发区房地产烂尾事件”等,丧失经济发展、民众致富的契机。如今,通过市委市政府十多年的“惠民之州”建设,惠州在产业转型、公共服务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适逢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系列发展战略,吹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带给惠州青年新的希望、新的动力。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五个追求”。 

一是青年追求多样化发展前途。惠州青年把握新的社会机遇、获得多样化的发展前途的希望比较强烈。过去,“种田或打工”、“机关或单位”成为青年为数不多的发展途径。文化水平低的青年或者在家种田谋生,或者出门务工谋生;文化水平高的要么应聘公务员,要么设法进事业单位。不管内心是否自愿、是否满意,也没有太多的选择。现在,青年越来越多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特长与兴趣的工作,获得不同的发展前景。一是青年的自主创业。随着网络信息发达、渠道增多,青年利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就可以做电商、创小业;随着人们消费追求分化、“私人定制”流行,青年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开创每一各新的领域、新的项目。二是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创造越来越多的新型就业机会,青年可以将个人兴趣爱好与职业工作结合,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获得事业前途。三是职业变动的正常化,青年可以体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专业对口”的限制逐渐打破,跨行业、跨领域创新受到鼓励。因此,惠州青年拓展出许多富有特色、富有活力的职业类型,既满足自己的多样化需求,也为社会带来旺盛生机。四是前途渠道的拓宽。惠州青年希望伴随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能够带来更多选择和调整的机会,年轻人既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尝试不同的工作精力,又可以在多个领域发挥才能做出贡献,力求让自己的人生精彩纷呈。惠州学院的一些毕业生,就不愿意按照父母联系好的岗位工作,自己创业,进行艺术设计、花店经营、书吧管理等等,最初非常艰难,磕磕碰碰,但是一路走来很有充实感和成就感。他们觉得这种“今天不知明天事,明天又有新境遇”的生活就是幸福。新一代的惠州青年不怕“折腾”,不甘寂寞,期待前途的未知与惊奇。 

二是青年追求个性化生活幸福。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发现惠州青年对幸福的感觉与年长者不同。中老年人说到“幸福”,就是希望达到某种程度,如家庭和睦欢乐、生活充裕无忧等等。但是,青年对于这种追求不明显,感觉不突出,他们似乎没有对“幸福”的统一定义和一致认识,而是根据个人的特定个性去追求、去实现。例如,有些村镇青年就为了体验城市的繁华,三五成群到外地打工,历尽艰辛也不后悔,追求的是“我看过”、“我去过”。在龙门、惠东的一些青年,到广州、深圳生活一段时间,回乡后就不断改变家里的生活,从换窗帘、床单到购置电脑、音响;从个人装束的时尚到家具摆设的新潮。长辈们最初不习惯、不适应,久而久之也跟随改变了。还有,青年恋爱的时候不怕争执、吵架,而是边吵边恩爱、边吵边生活,在碰撞中寻求乐趣。调查中,青年反映“不怕走错路、不怕做错事,就怕没有体验过,就糊涂过了一生”。所以,面对变革的时代、多变的生活,惠州青年主动迎接社会冲击,灵活调整生活心态,追求变化多样、新奇鲜活的幸福。 

三是青年追求灵活化参政议政。惠州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参与社区民主的热情不断提高,但是不愿意拘泥形式,不愿意“被参与”、“被投票”。从惠州学院、惠州技师学院等学生的情况看,对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政治学习兴趣不大;但是对于生动活泼、哲理性强的政治文化讲座、报告兴趣浓厚,争相聆听。从惠东、惠阳、博罗等县区的社区、农村青年情况看,组织应付式的政治学习非常困难,但是年轻人聚在一起议论中央新领导人的风格,议论新政策带来的创业发展机遇,议论基层治理的种种问题和对策,就越来越积极,希望有所表达、有所参与。特别是近年来,出现较多的年轻人回到社区和农村,从文书、助理做起,争取选入村支委、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在基层管理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他们一方面了解和吸收社区、农村的智力经验;另一方面将学习的新知识、接触的新理念融入本地,为社区、农村事务的改革创新提供支持。特别是博罗县乡镇“大学生村官”成为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活跃力量,经常提出新建议、新想法,受到县镇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欢迎。 

四是青年追求自主化社团发展。伴随现代社会转型,惠州青年发展和参与社会组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但是他们的选择发生很大变化。以前,他们愿意参加大型青年社团,获得展示的机会和资源的支持;如今,他们更愿意组建各类小型、多样、独立、自主的青年社团,发挥个性和爱好,获得独特的发展空间。团委、青年联合会、志愿者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过去是年轻人梦寐以求、争相加入的组织,现在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受到挑战。越来越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青年社会组织出现,靠新魅力、新活力吸引团员青年,也“倒逼”大型青年组织改革创新。 

五是青年追求均等化社会保障。惠州作为广东省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试点城市,逐渐激发青年对于公平发展、平等生活的追求。从调查看,青年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现状:一是改变城乡服务保障不均等的现状,特别是农村青年和农民工青年要求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五险一金”等,让自己不管到哪里工作与生活都有保障感。二是希望改变社会阶层服务保障不均等的现状,特别是打破利益集团、特殊阶层的“特权服务”、“优先服务”,让青年看到共同努力、共同发展的前景。惠州青年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借助交通网络发展,大胆创造公平发展、均等服务的社会氛围,力求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地生活。 

二、团青融合、共促发展的重点领域 

面对惠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面对团青关系的新挑战和青年需求的新变化,共青团组织必须勇于承担、勇于创新、勇于实践,通过探索和创造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发展大潮中密切团青关系、实现团青共融。我们在实践和调查中,发现目前正在实行的“六个聚焦”在促进团青共融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一)聚焦“全媒体”时代,着力促进团青对话 

新时代青年喜爱网络空间,社交模式更是依赖网络。而开展共青团工作,不仅要掌握服务青年的现实需求,更要采取青年易于接受的手段和方式,选准青年喜闻乐见的载体和渠道。为此,惠州共青团打造了“惠州青年汇”新媒体体系,汇集青年主流意见,为全市140万青少年提供“定制服务”。建立“惠州青年汇”,一是为了减轻共青团的行政色彩,以清新、活泼、时尚的风格及文化产品吸引青年眼球和关注,使团青关系更加密切;二是全面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收集青年主流意见,使青年定制服务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三是创新充实接触、吸引、凝聚和影响青年的路径和载体,使群众路线更加扎实,枢纽型共青团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目前,惠州青年汇是按照“线上+线下”的整体思路运行的,其中“线上”是在原有官方网站、新浪官方微博的基础上,实施新媒体提升计划,先后打造了手机报、微信群以及“惠州青年汇”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一系列新媒体产品,逐步构建了覆盖各领域、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全媒体网络。这些新媒体各有定位、各有侧重,汇聚了13万粉丝,微博影响力历史最高排行全团第2。而“惠州青年汇”不仅承担着传播资讯、拉近团青距离的职能,更重要的是为惠州青年搭起了传达诉求、交流沟通的平台。微博上用#青春话题#引发青年大讨论,在讨论中与青年对话,发现青年的新诉求、新需要和青年工作的新方向,是惠州团干联系青年的新举措。手机APP里推出调查问卷,青年在手机上填写完毕直接提交,后台进行数据分析,是惠州团干掌握青年动态和想法的新渠道。“线下”整合社会资源实行品牌落地,在青年聚集的场所建立了一批“青年汇”实体阵地,这批阵地有固定场所和空间,采取统一LOGO、统一装修风格、统一功能定位和分区,识别度和实用性非常高。一些青年社会组织、兴趣团体长期把实体“青年汇”作为活动阵地,开展了一系列各有特色、极具活力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又吸引了更多青年关注“青年汇”、走进“青年汇”……通过线上+线下的全媒体体系,团青能够直接对话、无障碍沟通。网络上的“零距离”促成了思想上、心灵上的“零距离”,从而形成了惠州共青团能够直接凝聚13万青年、辐射50万青年的影响力。 

(二)聚焦“惠民之州”,着力改善青年民生 

惠州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重,提出建设“惠民之州”的目标,成为各项中心工作的落脚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认为,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惠州发展的口号就是要建设惠民之州。惠州共青团围绕“惠民之州”的建设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努力为城乡青年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生活环境。一是在社区、农村建设邻里守望“志愿站”,建设“农村青年之家”,建设“阳光小屋”等,为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困境青年、困境儿童送去温暖、送去关怀。二是通过政策呼吁、资源争取,不断改善青年的生活与发展条件,包括建立青少年发展基金,为青年个性发展、青年创意实现、青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鼓励青年参与“惠民之州”的建设,发挥聪明才智、贡献创造才能,让惠民政策、惠民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方针政策,吸引人民群众更多信任与拥戴党和政府。惠州市建设“惠民之州”,需要发挥广泛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青少年的热情和才智,共青团主动介入、大胆创新,就能够更有作为,做出成效。 

 (三)聚焦“第二梯队”,着力助推青年成才 

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目标,既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战略,也是广大群众包括青少年的迫切愿望。2013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惠州调研时冀望惠州“乘势而上,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为此,市委市政府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惠州各级团组织专注“第二梯队”建设机遇,争取各种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机会。一是面向团员青年广泛宣传“进二”的战略部署和实施步骤,让团员青年了解政策、熟悉措施,从中寻求自己发展和成才的机遇。二是举办各种青年创业就业交流活动,包括青年创业大赛、青年文化创意集市等,围绕“进二”的需要拓展青年创业领域,鼓励青年施展才能,引起社会关注和重视,获得灵活多样的发展途径。三是积极建立团员青年与党政部门的对话渠道,通过“恳谈会”、“座谈会”、“对话会”等多种形式,让青年的心声最反馈给党政领导,争取在惠州振兴发展的时候,创造青年成长成才的最佳环境。 

(四)聚焦“文明城市”,着力提升青年素质 

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饱含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其中,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参与、乐于奉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惠州共青团一方面发动团员青年响应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号召,自觉培养文明礼仪、文明风尚;另一方面动员各级团组织、志愿组织参与宣传文明、维护秩序的服务。组织7488人次志愿者在全市重要交通路口和公共场所开展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龙舟邀请赛、南国书香节、惠州“云博会”等大型活动举办期间,累计出动志愿者1.1万人次,服务时数达8万小时。同时,团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从职业文明到生活文明领域探索创新,为文明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团员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惠州最亮丽的文明“风景线”,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 

(五)聚焦“公共服务”,着力繁荣志愿事业 

惠州市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团组织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促进城乡青年、本地青年与外来青年逐渐享有公平发展、平等生活的机会。惠州市市长麦教猛介绍,惠州2012年5月开始全面启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过近两年多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与现阶段市情财力相适应,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的、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建了“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筑网托底”的服务保障机制、“问需于民”的需求反应机制和“均衡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四大机制”,缩小了城乡之间、县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惠州共青团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积极配合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拓展团工作领域和志愿服务领域。一是针对困境人群的需求,提供关爱和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农民工子女等,急需社会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团组织和志愿组织就建立“一对一”、“包户服务”等方式。既帮助困境人群联系政府资助、社会资助,切实解决困难与问题;又定期探访和服务,提供子女教育、老人运动、家庭沟通、文化融合等帮助,让服务对象获得生活与发展的能力。二是针对城乡发展、社区发展的需求,提供政策辅导、服务共享的支持。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推进服务的政策措施,但是一些地区的群众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享受服务政策。团员青年就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向居民、村民、外来务工人员讲解政策、解释措施,帮助群众更快掌握政策信息,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惠。三是针对青年发展需求与公共服务趋势,鼓励公益创业和社会企业的发展。惠州团市委、志愿者联合会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的要求,引导青年参与公益创业,围绕民生改善与社会服务领域,创办民生产业、服务产业,逐渐取得成效。 

(六)聚焦“社会活力”,着力培育青年组织 

惠州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力培育青年社会组织、积极发挥青年创造热情,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释放“社会活力”。配合市委市政府的改革措施,惠州共青团积极推进“枢纽型”组织建设,发挥各级团委的平台,凝聚不同类型的青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服务中发展壮大。第一类是青年行业组织、青年创业组织等,通过开展行业交流合作,促进产业发展、促进青年成才。如惠州市青年商会、惠东县青年电商协会等等。既针对本地青年经营管理者面临的问题,进行交流、咨询、诊断、辅导,探寻创新发展之路;也组织面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乃至国际及港澳的产业交流,寻求国际国内合作发展的机遇。第二类是青年公益志愿组织,包括“一窗灯火”协会、仲恺外来工志愿者协会等等,聚集具有公益爱心的青年,为社会人群提供关爱和帮助,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做出贡献。第三类是青年兴趣爱好与文化创意组织,如青年动漫协会、青年导演联盟等,发挥特长、展示个性,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近年来,抓住国家与省市放开“四类”社会组织登记注册的机遇,惠州团市委支持和鼓励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合法登记,具有争取社会资源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资格,更好发展、更快成长。 

三、深化团青融合、促进共青团工作转型发展的思考 

 结合惠州青年实际和惠州共青团的实践探索,就团青融合提出如下思考: 

(一)根本政治属性要求共青团必须承担团青融合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党在社会领域中的具体功能和角色先后经历了社会革命的动员性力量、社会再造的组织性力量、社会转型的支撑性力量和社会建构的整合性力量的变化。而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以及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决定了我们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党承担起领导的职责。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应该在与青年的关系中扮演并承担起主导者的角色。这是由共青团的根本政治属性决定的。 

(二)青年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共青团必须采取区别对待的有效战略。当前青年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模式更加多元化,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和路径嵌入不同类型青年。一是有效运用差异化的关系网络。如针对单位化、体制化的青年,就内部身份的差异性群体健全团组织,如硕博士团组织、海归团组织等,为职业共同体内不同群体提供组织网络支持。针对个体化青年,尽可能在各类非公企业中建立团组织,与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基于统战原则建立关系。针对社会化青年,建立相应整合和联系平台,推动青年社会组织以项目化方式与基层党团组织进行合作等。二是有效运用正面价值观。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社会正义等方式,来获得不同类型青年的认同和信任。比如,在单位化青年中,通过强调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责任来获得青年认同;在社会化青年中,更多强调社会责任,并为其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平台和机会。三是有效运用发展资源。可以将不同青年所拥有的资源通过组织网络,基于社会运行原则进行调剂,进而满足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同时,这些资源可以转化为团建资源,从而增强服务青年的丰富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强化团青关系中共青团的主导地位。   

(三)信息社会的青年化特征要求共青团必须善用新媒体。 

要融入青年必须要用青年爱听的语言,做青年感兴趣的事。针对青年的网络社交特点,扩大新媒体运用。一是借助新媒体开展智慧团建。可以将以往团员发展、团员评议、团籍注册、团费收缴、团支部换届选举等工作转移到新媒体上开展,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建设团组织信息综合系统,利用网络让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员工最大程度的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实现团组织交流信息、展示工作、分享资源的目标。二是借助新媒体构建青年思想教育的新媒体课堂。利用新媒体将思想教育的方式转变为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建立网络电子课堂,让青年在网上进行学习,并开展交流讨论,做好学习记录;使用手机报、微信等方式向青年发送教育资料,使他们能随时随地的学习;建立网上青年交流空间,了解青年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做好思想引导。此外,微博、微信也可以作为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建立起多媒体课堂体系,使青年时刻受教育、时刻在学习。其中重点加强对青年的信息素质、网络素质教育,为他们指明解读信息的正确视角,提高他们甄别信息好坏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新媒体真正受益。三是借助新媒体构建团青宣传新模式。新媒体时效性强、互动性高、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为团青工作提供了新的宣传方式。例如对创业创新主题活动进行宣传,在活动开始之前就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预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活动期间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进行活动的现场直播,通过微博粉丝和微信朋友圈的转载,让更多的人关注活动;活动结束后再通过主流网站发布活动的新闻报道,便可以取得更大的影响。同时可以根据青年对活动的反馈,及时发现掌握活动存在的问题,发动号召更多有相同意愿的人的参与,提高活动的规模。这种前有预热、中有直播、后有传播的宣传模式只有应用新媒体才能实现,也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四是借助新媒体构建团组织有效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网络和手机诉求平台,让青年的意愿和观点得到表达和传递,应用新媒体掌握青年的实际需求,借助新媒体满足青年的客观需要,尽力为青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四)谋求发展的共同目标要求共青团在服务大局中实现团青共融。青年个人的发展必须融入并符合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基于这一点,共青团和青年谋求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因此,共青团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团员青年成长需求,创造更多有效服务发展、服务青年的途径。以惠州为例,提出以下六点思考: 

第一,配合党政中心工作,勇于发挥生力军作用。目前,我国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关键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体制创新成为需要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和支持的事业。惠州共青团要把握党政中心工作,围绕“惠民之州”建设、“第二梯队”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等重点任务,发挥团员青年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特点,探索有效的改革和发展路径。关键是团组织要善于将党政方针、政策、措施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青少年乐于接受和传诵的内容,吸引团员青年了解和接受,并且赢得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第二、促进团干部观念转变,探索多元共治新途径。各级团组织要适应创新社会治理和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的需求,引导团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最重要是从“垂直统一”的管理思维转变为“多元共治”的治理思维。“多元”就是在基层社会事务中,吸收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多样化群体参与,通过沟通和协调达成目标。“共治”就是提供多渠道参与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的机会,发挥各类人群的积极性和特长,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团干部是联系引领团员青年发挥聪明才智投身社会建设的带动力量,首先需要自我创新、自我提升,跟上社会治理的新趋势。其次要深化群众路线,主动联系不同群体,包括青年精英群体、青年学生群体、青年务工群体、困难青年群体,发掘不同青年群体的特点与长处,开发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多种形式。“多元共治”是我国社会治理的新形势,团干部要多了解、多熟悉,寻找发挥青年优势,助推惠州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适应青年生活时尚,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当前团员青年特别是90后新一代的思想变化快,特别喜爱追逐时尚、追求新奇,越来越不喜欢传统机械、呆板的活动方式。团组织要贴近青年、吸引青年,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借助信息网络等即时交流手段,开发受到青年欢迎的团活动形式,让他们在参与中施展才能、做出贡献。特别要进一步发挥90后青少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他们策划时尚活动、实施时尚活动,带动社会生活的新时尚、新潮流,创造幸福生活新时代。 

第四、针对困难群体需求,拓展公益志愿服务。惠州团组织要将关心和帮助困难青少年群体的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幸福社会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深入调查,摸清困难青少年群体的状况与需求。特别是伴随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一些受到转型冲击的家庭,青少年陷入困难、困境的不可忽视,要积极引导他们寻求机会、摆脱困境、转型发展。有些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残致贫的现象值得注意,要关心和帮助这些特殊青少年群体,一方面提供生活关怀、物质帮助,另一方面要支持这些特殊青少年群体寻找自谋职业、自谋发展的新途径。二是创建多样化的青年公益机构、青年志愿组织,发挥团员青年的爱心与热情,“一对一”、“多对一”帮助困难群体,开发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让社区农村的青年随时随地能够献爱心、做好事。共青团在开展困难群体关爱与服务的时候,要注意“赋能”和“增能”,就是发掘、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激励青年困难群体获得公平发展、平等生活的机会。 

第五、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有效覆盖社区农村。团组织要适应社会变革转型的形势,主动调整和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通过“扁平化”、“网络化”格局激活团的组织、发挥活跃功能。一是建立快捷、便利的团组织畅通渠道,消除“中间梗塞”,有效传递信息,让基层团员青年的心声最快速度传递到团市委;也让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关心和帮助最快速度传递到社区农村。二是建立团组织与青年社会组织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目前,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的青年组织发展繁荣,包括注册的青年社会组织和非正式青年组织,成为吸引青少年、影响青少年的重要力量。团组织不仅不要排斥青年社会组织,而且应该主动积极联系青年社会组织,将团的宗旨和理念传递到青年社会组织的成员之中,引起共鸣、获得支持。这样,共青团就能够聚合各类社会力量,全方位帮助和服务青少年。三是邀请大型企业为团组织“再造流程”,探索基层团组织创新的多种途径,寻求更加吸引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的组织形式。这样,共青团通过组织变革、流程再造获得新活力,赢得青少年的信任和欢迎,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功能。 

第六、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提升团的社会影响力。要加强与国际国内青年组织的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促进团工作的创新发展。一是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面向欧美国家、亚太地区,了解国际青年组织发展及其服务社会的经验,提供各级团干部学习参考,实现青年工作的新跨越。二是要加强与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青年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等邻近地区青年组织的交流合作;共享青年工作创新经验。三是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及时掌握青年工作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惠州团工作的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惠州青年汇、社工与志愿者名家工作室的功能,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资深社工、志愿者领袖,为惠州青年组织发展与团工作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简介:张莉兰,共青团惠州市委书记 

(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供稿)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