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信息
【特别策划】西部志愿者——用行动把理想照进现实

 我国西部地区的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教育状况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03年,根据国务院部署,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动员应届毕业大学生走入西部,支援西部建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子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加入服务西部的志愿队列中,为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理想的光芒照进现实。本期专题将与您一起走进西部志愿者的世界,感受他们心中的“西部情”。

冯卓怡:趁年轻多做“傻”事

2011年,刚从广外法学院外交班毕业的冯卓怡就毅然选择了服务西部的道路,到新疆喀什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如今,她正式在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工作,真正地扎根西部。

服务西部  丰盈人生

提起当年在南疆参加志愿者服务,冯卓怡回忆说,那是她至今最充实最快乐的日子。西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物质生活比较匮乏。记者问及在那里的生活条件如何,冯卓怡笑谈说,每天有烤肉抓饭和酸奶,非常幸福。其实,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要适应那里的饮食习惯、气候、语言、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过程。在最初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初到新疆的冯卓怡有时会不小心触犯到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和禁忌,与当地群众也存在沟通上的困难。但是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包容和帮助下,她逐渐适应在疆的工作生活,并结交了许多新疆朋友。“我最幸运的是在这里遇到了伯乐。”冯卓怡说,“我服务单位的主任待我很好,不仅是个好上司更是个好长辈。在这里的同事、朋友都很照顾我,让我能够踏实工作,也感受到温暖。”。“服务西部”是冯卓怡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但是她说:“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服务西部的同时,西部也给我们很多,教会了我们很多,从另一个侧面看,西部不正也‘服务’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么?”在新疆的志愿者服务中,她与同伴们一起策划公益活动,动员社会群众为福利院孩子捐赠实物,也参与了当地不少的志愿公益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也曾遇到过质疑和困难,但是她说:“最起码,即使我们哪天结束志愿服务轻轻地走了,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她希望能够用行动真切地为西部的人民服务。

冯卓怡(持话筒者)主持消防支队八一晚会

在疆的志愿者服务生活使冯卓怡深深感受到精神生活的充实,这也使她更加坚定了扎根西部、服务西部的信念。志愿期结束之后,她考上了乌鲁木齐的外事(侨务)办。现在的她,在乌鲁木齐市过着规律的上班生活,学会了不少维语的日常会话,日复一日以切实的工作在新疆继续践行着她服务西部的理想。许多人对冯卓怡的决定感到不解,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什么要到偏远地区去当志愿者,如今更是扎根于西部呢。每次被问及这个问题,冯卓怡都会耐心地解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冯卓怡在小时候就有这样的理想。她向记者谈起,她小时候每次看到电视上有西部地区的报道时,她就很想成为一名军人去帮助那里的人民。

趁年轻多做傻事冯卓怡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离开家乡到西部地区去同样给她的父母带来了牵挂。但是父母对她的支持和谅解使她非常感动,也使她能够真正践行自己的理想。冯卓怡笑说,“也许是我从小就比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也管不住我。”她常常对她身边的朋友说:“做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做不后悔的选择。”她小时候就有当军人的理想,大二的时候甚至去报名应征入伍,但是失败了。而外交学是冯卓怡高考时填报的第一个志愿,她说,“我理解外交工作人员,就跟我理解军人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爱国者,而外交官却往往还要背负着更多的不理解。”她对于想做的、喜欢的事情从不犹豫,她报考外交部、报名应征入伍、支援西部建设…虽然有时候面临着失败,但她总能调整好心态,她说“路不在脚下,路在心里。”冯卓怡向记者提到她在广外的大学生活。她表示,广外给她提供了许多机会,学校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对她毕业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她在大学里经历了丰富的生活,初入大学时参加学生干部的竞选,活跃于各种集体活动当中,得到了许多锻炼。然而,当别人仍旧在参与大学里各种学生活动时,她靠着自己的能力和积累的人脉,参加各种政府部门的实习。尽管在实习中更多的是一种打杂生活,但是她说“我们可以有一颗不怕打杂的心,但是绝不能有一条甘于打杂的命。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即使是一点毫不起眼的小事。”当许多人提出对西部志愿者的质疑时,冯卓怡谈到,“现在许多大学生的想法偏功利,而我想做的,只是在这片纷繁俗世中潜心修炼。”她说:“我不想循规蹈矩地按部就班,走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的路线。趁年轻,就要多尝试,多做傻事。”也正是她对工作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一路走下来。冯卓怡还提到,“其实志愿者大多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有人决心改变西部、实现人生价值;有人试图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也有家住大山沟、要烧饭得先砍柴的——他们希望能让和自己同样出身的孩子过上好日子。无论是哪一种,我们欢迎理想主义者来这里践行理想。这种服务精神,不仅西部需要,全国很多地方都需要这样的志愿者和理想践行者。”记者问:“你觉得你是个理想主义者吗?” 她说:“我想我是,而且我认为理想要用行动照进现实中才能称之为理想。”采访结束时,冯卓怡还与记者分享了几张新疆的图片,有新疆春天的杏花和淳朴可爱的少数民族小孩。(江佳烨)

田心然:无悔的青春  崭新的里程

喜欢志愿工作的田心然,早在高中时就向往着有一天能到西部工作。大学期间,她曾多次参加志愿工作,包括亚运会、亚残会等。大三暑假还远赴坦桑尼亚进行了为期45天的志愿生活。而今的她,远赴西藏拉萨,成为广东第一批援藏西部计划志愿者之一。

远赴西藏,我有信心!

选择西藏拉萨的志愿工作对一般人来说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但田心然告诉我们,没什么可怕的!坦桑尼亚的志愿者生活为她的西藏之路奠定了基础,让她在面对未知的艰苦生活时并不会感到恐惧。为了到坦桑尼亚,她要自己准备到海外的材料、费用和机票,而在坦桑尼亚,二十几平的房间,铺着地板革,两张旧海绵床垫子,铺一块布,没有网络,没有可以看得清楚的电视,这就是田心然与十几个队员晚上业余活动的地方。没有蔬菜,随便应付的餐食,恶劣的环境,这些都被田心然一一克服,从坦桑尼亚归来后,她变得更加的强大,她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相信这段经历一定能够帮助她顺利实现自己的西部梦想。

西藏,我们来了! 

在林芝行政中心八一镇,田心然开始了自己的志愿工作。田心然表示,也许是之前已经做了一切消极情况的心理准备,她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由于林芝是一个山谷,所以高原反应没那么强烈。而在工作方面,田心然从拉萨宣传部调到了林芝地区外事办,这让她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田心然(后排右一)与其他志愿者合影

在去西藏以前,田心然早早就对自己将会遇到的艰苦环境进行了解,并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所去的地方处于高原,田心然早早就开始喝红景天,路上嚼洋参片,行李装了两件羽绒,各种脱水蔬菜。“即使在拉萨4000米海拔,我依然可以一人搬全套行李上4楼,反应比较轻。有个男生队友每天都流鼻血,我很不厚道地笑话他不如女孩子。”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田心然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努力提高烹饪技术,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即使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有时还是会有始料不及的情况,“因为气候干燥,扁桃体很容易发炎,发了一次烧,我没那么容易肺水肿,不过就是一生病就精神不济,工作使不上劲有点着急。”

勇敢,坚强,有承担西藏的生活虽然单一而艰苦,但田心然却很少跟记者聊到这些,开朗的她,总是喜欢讲述在这旅途中快乐的点点滴滴。到了林芝,工作虽忙,她却常在空闲时候,与队友一起去郊游,带着队医养的名叫黄小萌的狗崽到尼洋河滩上野餐、钓鱼、晒太阳、唱歌,感受眼前的阳光灿烂,波光粼粼。即使身处环境艰苦,但在她心中,青春简单又美好,她感到非常幸福。田心然说,“到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结交,然后大家好像相识了很多年一样成为老朋友,即使日后分开也会默默惦念。这种经历每每令我感动。志愿者并不是圣人,对一个人来说最吸引他的还是自己所得到的东西。”这个充满阳光的女孩,无论走到哪里,都坚定地知道自己心中要的是什么,只要心中充满了阳光,就能用阳光冲破孤独的黑暗,在艰苦的环境中找到无比的快乐。福利院的孩子们,是田心然在林芝最难忘的一群人。这些孩子虽然父母健在却只能在福利院生活,没有父母的关爱,他们更加渴望亲情的温暖,田心然想起在坦桑尼亚的那群黑人小孩子,他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眼中所带着的渴望和看到她的喜悦却是相同的。曾经的她下过决心,要尽全力让这些小孩感受温暖,让他们不再孤单。所以田心然一有空闲,就会去福利院看这些小孩,陪他们玩游戏,画画,唱歌,看着这些小孩露出的笑容,田心然觉得特别欣慰。她说,“我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长成一棵坚韧的小松。” 从刚接到通知参加西部计划活动,到现在在西藏游刃有余地处理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其实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田心然成长了很多,也更加清楚自己的未来。说到对生活的展望,田心然无比坚定,“我会为未来做好灵活的计划,但从来不展望什么,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不喜为虚无的希望落空而白白懊悔,本来就胸无大志,当下认真,不造遗憾便可。”  在这样一个西藏的旅程中,田心然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无悔的青春,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女生。(张晓妍) 

周鸿玉:面朝理想  我们启航

经过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报名、笔试、面试、体检等的层层选拔,周鸿玉在2012年的8月1日去到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开始了她的西部志愿服务生涯。

当梦想变成理想

“我在大二的时候无意中了解到卢安克的志愿之路,就已经确定要去西部支教了。”周鸿玉认真地说。她大二的梦想现在已经实现,而且更进一步,成为她的理想。当被问及为什么大四很多人都选择去找工作、实习,而周鸿玉却选择加入“西部计划”的志愿者队伍时,她回答到:“我相信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羡慕那些去旅行或者去支教的人。我大四的时候也有去找实习,而一旦找好实习,工作开始安定下来,就不敢轻易辞掉工作去实践那些理想。我们没有经历过间隔年,所以我只好以这种形式来实现我的想法——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也许这一年的时间也能让我更加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当记者再问她对未来的规划时,她说她会去考教师资格证,“虽然我没有被分到支教的岗位,不过不要紧,在这次服务结束之后,我一样有机会去支教。我已经决定毕业后去支教了。”“家里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收入也不高。他们不能理解我的想法。”周鸿玉沉重地说道,“但是,他们无力改变。从小到大,我基本都是自己做决定的。我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应该对此负责,想好一切的后果。”她选择了这样一条无法为家人带来富足生活的道路,甚至可能给家里增加负担,但是,当她看到西部的环境,看到那一双双蒙昧的、亟待希望之光为其指引方向的眼睛时,她无法不跟随自己内心的呐喊。于是,她选择了远方。

选择了远方,便选择了艰苦与孤独

在谈到贵州的环境和生活时,周鸿玉对艰苦的一面总是一笑置之。说起饮食,周鸿玉告诉记者那边基本每道菜都是辣的,志愿者刚来的时候每个人吃了辣椒都会肠胃不舒服。“我还好啦,就是一天蹲几次厕所。但是贵州的菜几乎只有汤是没有辣椒的,我们只能不断地尝试,直到自己适应。”然而,她更加愿意与我们分享的是她的感动,“这边的门卫阿姨还给我们做晚饭吃,很照顾我们。有时候亲戚给他们送了一条鱼,他们晚上吃夜宵的时候叫上我们。她会考虑我们的饮食习惯,不会把辣椒放进菜里,而是另外拿一个碗来盛着辣面,他们吃辣的就蘸那些辣面。这边的书记和主任也常常问我们各方面还习不习惯。”

 

周鸿玉(绿衣者)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孤独感是他们都必须面对的,有些志愿者是两个分到同一个地方,而有的地方则只有一个志愿者。除了在街道办的以外,其他人的出行交通都不大方便,而且有些人又是第一次出远门,想家的情绪让他们更感孤寂。有时候周五下了班,整栋楼就只有一个志愿者住在那儿。“我是跟另一个志愿者分到这里的,那个志愿者很喜欢热闹,总是找到机会就跑到区里和其他志愿者玩,而我有时候答应帮别人值班,或者是给小孩子补习,就走不开。我不喜欢自己一个人的感觉。”周鸿玉顿了一顿,接着说,“可是我在想,如果我总是出去和别的志愿者玩的话,岂不是跟我在校园的时候一样了吗?那我来这里跟在家里或者学校呆着有什么区别呢?”

为了理想,我们不能停歇周鸿玉被分配到了政府基层部门,工作时间和政府的上下班时间是一样的:周一到周五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半。她本身是文秘专业的,就在办公室帮忙整理资料,接听电话等。虽然没办法支教,但是他们有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辅导活动,在政府的志愿者会在周一到周五下班之后,给邻近的小学里的学生进行作业辅导。此外,深溪镇的志愿者们针对他们所在地学校情况,发起了一个周末兴趣班的活动,周鸿玉和其他在政府工作的志愿者周日就会去那边进行义教。周鸿玉告诉记者:“我最近准备到市区买辆二手自行车,这样方便一些,走路不是问题,时间才是问题。”越是深入那里,他们就越觉得还有好多事没做,时间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当然,这些不是下达的任务,而是他们自己自发去组织和联系的。一路走来,理想在实践过程中变得沉甸甸的,他们不再那么理想主义地喊着要改变,“我害怕那些让我们兴奋得欢呼雀跃的改变只是暂时的,所以我们只能坚持不停地做,彼此相互支撑着,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保持乐观情绪,不让自己停歇”。(陈佳莹)

文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图片:受访者提供 | 

Copyright @ 2010-2012 gdvolunteer.org 粤ICP备07505542号 广东志愿者信息服务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