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广东省委学校部 |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处

工作动态

团省委、教育厅召开广东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座谈会

文章所在栏目:工作动态 点击数:2777 更新时间:2010/5/19 17:08:49

团省委、教育厅召开广东高校大学生

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座谈会

 

     为贯彻汪洋书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全省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经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519,团省委、省教育厅联合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广东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座谈会。省教育厅巡视员李小鲁、团省委副书记曾颖如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4年以来,全省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组织和引导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支教支农、文艺演出、文化宣传等等活动,使广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近两年来,全省高校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领域、新载体、新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组织学生深入基层社区、厂矿企业和西部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将社会调查报告以及调研成果以书信方式分别寄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温家宝、刘延东和汪洋同志收信后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我省大学生社会实践。

 

会上,省教育厅巡视员李小鲁总结了近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势、任务和问题。他强调: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要科学管理,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要全面实施大学生“学礼、知礼、行礼”亚运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行动计划;要全面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光荣感和紧迫感。

 

团省委曾颖如副书记概括了近年来我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呈现的几个特点:一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二是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内容和形式都大大丰富;四是进一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就业实习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五是在帮助大学生成才成长上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效果;六是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广泛的社会好评,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省领导的关注。

曾颖如副书记指出,进一步深化我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关注五大方面:一是关注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二是关注社会实践活动的普遍性,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创新活动形式扩大参与面;三是关注社会调查的深度和广度,把社会调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去开展;四是关注与基层、企业的长期对接机制,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五是关注安全保障,通过完善机制和加强培训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曾颖如副书记对今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做了具体工作部署,她提出要抓住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社会调查。提升社会调查在“三下乡”活动中的比重和质量,以社会调研引领,带动“三下乡”活动在形式上创新,在层次上纵深发展;第二个重点是扶贫服务。接下来连续三年暑期发动组织全省高校、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每年组建千支扶贫志愿服务队,在三年内覆盖全省3409条贫困村;第四个重点是“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主题宣传。以“亚运”为契机,把“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主题宣传作为今年“三下乡”活动的特色内容;第四个重点是服务农民工子女。组织广大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组建服务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座谈会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领导作主题发言,介绍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做法。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如何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交流。全省124所高校分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校领导和社会实践工作部门负责人230多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