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团委、学联,省直机关团工委,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要求,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争当“百千万工程”建设生力军,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学联决定联合开展2025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下简称“突击队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推动青年大学生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持续深化“县镇出题、学校揭榜、滚动推进、长期结对”的组织动员模式,优化提升“百千万校地通”平台,推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年组织动员不少于1万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入县下乡开展社会实践,其中省外高校突击队不少于100支,组织动员300名硕博士到县域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一线岗位实习实践,为广东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二、主要服务领域
聚焦十大服务领域,发挥专业特长、聚焦主攻方向、达成创新创效。每个上传平台的需求应确定一个主要领域方向。
(一)岭南特色产业。依托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文化和历史资源,通过科技赋能、创意转化、农村电商、市场运营等方式,助力地方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二)海洋产业。深入调研海洋产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通过改良养殖、保鲜、加工等技术,提升海产品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智慧渔业。
(三)乡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深挖乡村特色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促进镇村集体经济增收,助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四)绿美广东。大力开展植绿护绿、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为当地缓解空气、水体、土壤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运用专业知识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
(五)县域科技服务。聚焦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科技攻关等,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人才资源,在县域“产业链”“人才链”“创造链”发展上提供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培育和壮大县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六)乡村规划建设。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绘制乡村或城乡社区规划蓝图,以人居环境改善、闲置设施改造、特色民宿设计等方式开展乡村整体建设改造,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七)文化创意和保育。围绕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或特色产业,通过拍摄推广短视频、定制个性化IP、开发文创产品和绘制乡村墙画等方式,传承弘扬乡村或社区历史文化,支持传统手工艺、民间表演艺术等文化传承发展,提供艺术创作“年轻化”表达及新媒体代运营等服务。
(八)古建筑活化。利用先进技术科学修缮、维护或改造乡村古建筑,围绕古建筑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在保留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推动古建筑重获生命力。
(九)乡村公共服务。围绕乡村教育、乡村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深入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等“三所学校”和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站点提供专业指导、技术支持、模式创新等服务,探索支教、支医新模式,协助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立足12355线下服务阵地,为重点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十)决策咨询。聚焦县镇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难题,科学提炼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资政报告、调研报告等方式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三、重点举措
(一)推动突击队行动体制机制化建设
优化“百千万校地通”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制定突击队行动工作指引,在团队组建、需求发布、实践管理和成果应用等关键环节做好工作指引,给予技术指导。强化地市和学校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兴乡青年产业特点,加大企业端需求供给,探索产学研融合的组织模式。整合资金、技术、场地等资源,为突击队行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条件。
(二)打造品牌特色鲜明的重点队伍
以“创新、创意、创造”为主题,打造一批重点突击队,紧盯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重点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突击队,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方特色文化IP重点打造一批“文创+”突击队,聚焦高校“攀登计划”“挑战杯”科技创新实践成果转化重点打造一批“科创+”突击队。深化校级重点队伍建设,加强资源配给和工作指导,推动重点队伍服务“双百行动”校地合作项目。
(三)提升突击队行动整体效能
抓实地方和学校双重指导、双向评价的工作机制,推动队伍长期结对开展服务。组织各级团组织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发需求、组建队伍,实现精准匹配。加强跟踪联系,对动作迟缓、成效欠佳的服务项目,及时调整优化、提供帮助,确保对接服务效率;对模式成熟、成效显著的服务项目,及时总结经验、推广转化,实现“1到N”的场域拓展。充分激发在校港澳台侨大学生、留学生积极性,积极参与突击队行动。
(四)扩大省外高校来粤服务队伍规模
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扩大省外突击队规模,完善“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省外重点高校联络机制,推动地市建立在外就读大学生联络和服务工作机制,面向省外大学生举办专项宣讲活动,重点推介广东优质实习就业岗位、发展平台机遇、支持保障政策等。在寒暑假集中引导省外高校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来粤开展突击队行动,引导省外重点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来粤参加“青年实干家计划”基层实践。
(五)提升“青年实干家计划”人岗匹配精准度
建立“需求调研+岗位匹配+跟踪服务”的工作机制。面向研究生培养学校开展需求调研,根据研究生科研实践和社会调查需求,精准选拔人才,加大博士研究生选派力度,以项目化、品牌化形式搭建学校服务地方专项行动。各地市根据学校选派人才的专业特长、技能优势与发展潜力等,量身开发实践岗位,按要求落实岗位条件保障,也可结合地方人才需求主动进学校推介,实现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完善“引用留”跟踪服务机制,积极对接地方人才政策,做好工作和生活保障服务,帮助和引导参与项目的青年人才在基层扎根、成长发展。
(六)开展三年典型案例系列宣传
结合“百千万工程”主要目标要求,总结梳理三年来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广泛开展青年大学生助力“百千万工程”和“青年实干家计划”先进事迹宣传。积极主动向主流媒体和“南方+”“创青春”等新媒体平台报送典型案例,在“广东共青团”“广东学联”等团属新媒体平台开展系列宣传报道。举办青年助力“百千万工程”成果交流活动,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案例宣传进集市、进社区、进课程,提升突击队行动在群众心中的认可度。
四、推进步骤
(一)供需挖掘培育阶段(4-5月)
全省县镇村有关单位在“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集中上传需求信息。地市团组织深入基层动员,向基层党政机关、干部群众、兴乡青年企业家清晰推介突击队行动,积极动员申报相关需求,并严格核实把关需求信息。在5月前完成新需求上传工作,对原需求持续服务情况进行核对。各地市积极面向省外高校宣传推介突击队行动,指导队伍组建。各学校根据县镇村提出需求,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培育组建重点突击队和港澳台侨大学生、留学生的队伍,确保必要工作经费保障。
(二)开展青年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宣传(5月)
举办“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三年成果短视频创作比赛,“文化创意+”服务项目比赛和“人工智能+”服务项目比赛,动员地市和学校集中宣传展示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突击队行动。
(三)校地结对配对阶段(6-7月)
学校团委指导学生团队对照镇村需求,结合专业能力完成供需配对。地市推动各基层单位落实条件保障,加强队伍联络沟通,提高平台响应率与配对效率。鼓励地市、县(市、区)举办“供需对接会”、校地“一对一”对接活动以及各类专题培训班。
(四)服务确认和行前培训阶段(7月)
在“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完成结对确认后,各地应全面掌握本地区突击队活动情况。学校应及时与地方沟通人员名单、教师配备、实践方案等信息,经派出单位和需求方确认后,由学校团委统一汇总报团省委学校部。学校要统一开展突击队的行前培训。鼓励学校通过分享会、交流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举办出征动员活动。
(五)集中实践服务阶段(暑假、寒假期间)
突击队奔赴县镇村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各学校、县(市、区)联动二级院系、镇街共同做好组织管理、服务保障和安全工作。团队及时将实践阶段性成果及进展上传至“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结对动态”专栏。
(六)总结交流阶段(9-11月)
各地市、各学校落实双向评价工作,选树先进典型案例,组织召开突击队行动总结交流活动,“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活动。
(七)实践成果维护阶段(长期开展)
各地方常态化跟进突击队实践成果落地及转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需求清单、解决效果、问题反馈、意见及建议等。各学校指导突击队定期到结对点开展服务,改进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保持队伍持续稳定开展服务。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行动。各地各学校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支持,把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实施突击队行动。地方与学校之间要高度协同、密切沟通,坚持统一品牌、统一行动,积极整合资源,结合特色、发挥优势、丰富内容、务实推动,不断总结提升实践育人的工作成效。
(二)加强指导,促进转化。各地各学校要杜绝形式主义,加强过程监督,强化对实践团队专业指导,指导教师要随队指导学生实践。主办单位将适时通报一批品牌项目和典型案例。
(三)强化保障,守牢底线。各地各学校要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派出单位要为参与实践的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参与实践的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地市主动做好后勤保障,解决师生实际困难。
附件:2025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青年实干家计划”结对安排
联系人:
团省委学校部:蒋文涵、施小波
联系电话:020—87195612
工作邮箱:tsw_xxb@gd.gov.cn
团省委少年部:曾博涛
联系电话:020—87185621
工作邮箱:tsw_snb@gd.gov.cn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
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