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广东省委学校部 |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处

工作简报

2015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

文章所在栏目:工作简报 点击数:4087 更新时间:2016/2/18 18:04:19

  编者的话: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的部署要求,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及价值观。团省委学校部整理了省内部分高校在开展2015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可复制、易推广、能借鉴的成果,编印本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以供全省各高校相互学习、交流,不断提高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工作体制,助推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广东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中山大学:完善体系优化机制,夯实平台促进成长

  中山大学团委秉承“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筑梦圆梦的第二课堂”理念,力争让做志愿者成为中大青年时尚,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见、闻、行、学、思等方式,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了解社会百态,服务社会建设发展。一是社会实践舞台更大,形式更多样。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为支点,撬动建立一大批实践基地和见(实)习基地。平均每年支持200多个社会实践项目,八年来,累计派出1500多支队伍,前往全国各地或广东边缘山区,广泛开展科技支农、文艺下乡、田野调查、法律援助、社区义诊、医疗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参与师生达3万余人。编写形成《博学笃行》、《足目集》、《弘毅集》等调研文集,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二是社会实践培训系统更完善,内容更丰富。发挥学校专家学者资源,开设社会实践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公益与社会实践理论研究、团队管理与领导力、项目运营与拓展培训、新闻媒体宣传推广、社会实践相关政策、(支教)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心理咨询与保健、突发事件应对技巧、急救与医疗常识培训等9大方面20项内容。注重成果转化,推出社会实践标识物“笃行彩”,以及《行动•我的中国梦》成长手册,完善并规范社会实践运作机制。积极探索成立中山大学志愿者学堂,夯实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三是志愿服务项目更注重培育,运作更专业。以公益文化节、雷锋月系列活动为依托,扶持公益类学生团体的成长。开展“中山大学暑期公益实践十大精品项目”评选,每三年选拔20个优秀项目,注重对优秀项目的重点培育,促进长效发展。孵化“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为校内公益活动提供成长交流平台。探索研究生支教团“三个一”培育模式,积极支援西藏和云南等西部地区的教育扶贫事业。推动“有爱慈善商店”、“蓝信封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成为国内首批成功注册转型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校园公益组织,推动组织运作上的专业化发展。联合附属医院组织“健康直通车”、“云南澄江服务团”等项目给当地带去了价值超过一百万的医疗用品,免费做了100多例白内障手术、数十例外科手术,接待病人近6000余人次。

广州中医药大学:扬帆爱之旅,启航志愿行

  广州中医药大学共组织170多支“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参与学生人数达三千余人,多维度服务各地群众,活动形式囊括了“四个义”和“三步走”策略。一是“四个义”,包括义诊、义教、义农和义演。义诊是广中医“三下乡”活动中最具特色的一环。学校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开展与文化、医疗、卫生有关的“三下乡”活动,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居民进行义诊,如推拿按摩、艾灸、量血压、贴耳穴、拔火罐等医疗服务。义教除了通过文理艺术类学习、晨练、课余游戏及晚会等系列的课程和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以及自信心之外,还发挥本校特色,增加了传染病防治和卫生保健课等内容,并为小学生传授其为家中父母长辈推拿艾灸的相关知识,以发扬中华民族感恩孝顺的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农这一程,学生通过与村民一起收割打渔,体味粮食之不易,领略农业之文明,磨练坚强之意志。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走在潮头,不忘知古汲新;新时代的青年骨干仰望星空,不忘脚踏实地。义演除了送上精彩的表演之外,还为当地居民带来“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操的示教。德艺双馨传递快乐,医学生虽课业繁重,却依然能够做到凭着一份严谨和奉献,热情服务、关怀备至。二是“三步走”,实现走访基层、走访调研和走访中医专家。走访基层——广中医一直鼓励学生深入基层,结合传授基本的医疗常识、展示真假药材的辨别方法以及走访送药等方式,将所学回馈社会,将理论践于行动。走访调研——作为一所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地方高校,广中医学子通过走访地区,进行医疗护理、生活状况以及不同区域的居民体质等各项调研,并就相应的调研分别做出了发展的预测、提供了改善的意见以及探索了地域与体质的关系,以“笃学求实辨真知”的态度了解社会百态。走访中医专家——虚心请教岐黄大家,并与其共探医学知识。

华南师范大学:践行“核心价值观”,创新“六化”模式

  以“实践点亮青春,创新圆梦中国”为主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按照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社会化、基地化、课程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共组建社会实践团队218支,5000多师生赴新疆、贵州、四川、浙江、江西、湖南等省份及省内20个地市开展服务,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一、领导率队下乡,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华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党委关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安排部署,把专题教育融入下乡实践中,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校领导、机关部处和学院正副职领导分赴各服务地带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结合学校学科优势指导服务队师生开展教育培训、专家智库扶持等智力帮扶项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改进工作作风,践行“三严三实”。二、持续回访服务,“基地化”建设促进校地合作共建。“基地化”建设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着力点。近5年全校已建立基地165个,其中贵州罗甸、清远连南、梅州兴宁等48个基地连续3年以上有队伍回访开展服务,四川三台县实践基地更是从2008年地震灾区服务开始连续8年开展服务。三、专家教授参与,“专业化”指导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部分学科带头人和专家教授带领实践队深入农村和社区、走进政府和企业,开展了基层工作观察调研、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帮扶、文化艺术服务、美丽中国实践、粤港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提升服务基层能力,服务质量高、效果好。四、搭建信息平台,“标准化”管理保障项目顺利运作。华南师范大学对实践队伍提供四个“标准化”的指导和管理:一是前期培训标准化,涵盖团队建设、支教、调研、医疗急救、宣传、赞助与报账等方面,对社会实践内容定标准、提要求。二是教材教法标准化,继续推广使用《华南师范大学支教教案精选集》,并及时做好修订。三是调研做法标准化,尝试“专业老师指导、统一问卷提纲、分队组织开展”的调研“大课题”做法,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人数较往年明显提高。四是信息管理标准化,梳理工作流程,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对各团队的社会实践项目的申报、评审、总结等进行系统管理。

广东工业大学:多模式多渠道助力学生社会实践

  以校内各类社会实践岗位、社会组织挂职与志愿服务、政府部门和企业挂职锻炼等为依托,构建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互补等多种类别的实践育人体系,使无序、分散的社会实践教育手段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的实践教育体系转化。一是积极进行分年级的社会实践规划。为低年级学生定任务列规划,为高年级学生抓方向找渠道,多模式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社会实践机会。组织大一学生做好回访母校和毕业就业质量跟踪调研两方面的主要工作。两年来共组织近200支团队分赴广东等11个省份开展回访母校活动,吸引了70000余名高中生参与和关注;大二学生主要做好到村、镇、企业的基层实践和到养老院、福利机构等志愿服务工作;大三学生主要面向就业,以岗位实习、实践为主;大四学生则以择业为导向,到拟就职单位实习为主。例如,赴东莞市石排镇赤坎村暑期实践团,连续9年组织优秀的大学生来到赤坎村进行企业实习、社区志愿服务、社情民意走访调查等,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二是积极开拓校内社会实践平台。结合学校社团锻炼平台,从挖掘学校内部管理岗位、参与学校管理方面着手,组织学生参与学风督导、食堂监督委、生活督导员,图书馆、学生工作助理等工作,搭建学生参与管理的平台,锻炼学生能力。三是积极进行特色专题创新实践。依托学院创新工作室、学校协同创新平台等创新实践基地,全面匹配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举办了首届“两岸四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训营,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南沙霍英东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地开营,吸引了来自“两岸四地”众多高校近200名学生参与。四是不断深化专业实践。营造鼓励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如组织跨学院的学生创新实践团队,对广州市PM2.5污染防控进行实践调研,调研报告获得“挑战杯”国赛一等奖,从专业实践的角度展现了广工学子的创新实践能力。五是积极借助大型活动进行社会实践。近年来,学校充分借助广州亚运会、省大运会、中博会、广交会等大型赛事或活动,组织学生6000余人次参与礼宾接待、安全保卫、医疗卫生、竞赛组织等志愿服务工作。今年,将有3000名志愿者投入到第十四届“挑战杯”国赛筹备工作,在“挑战青春、万众创新”中绽放工大学子的青春风采。

岭南师范学院:科学规划,切实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按照“科学规划、项目申报、课程推进、基地建设、制度保障”的工作思路开展“三下乡”活动,拓展出“三下乡十挑战杯”等育人新模式。一是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