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广东省委学校部 |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处

工作简报

我省紧抓试点落实、全面统筹推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文章所在栏目:工作简报 点击数:3578 更新时间:2014/4/10 23:42:14

(2014年4月10日)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省作为全国试点省份,牢固树立整体思维,狠抓中山大学、广东培正学院两所全国试点高校,自1月初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统筹推进了“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以下简称“三走”活动),3个月以来,共在80多所高校开展相关体育锻炼活动140余场,参与人数将近10万。人民网、新华网、南方网以及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诸多媒体多次以相关内容为专题进行深入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聚焦“三走”主题,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体育局和广东省学生联合会下发《关于开展广东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为统一主题,通过充分发挥各高校的工作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省高校广泛开展各种各类“新媒体+时尚+运动”的大学生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二是建立了一套与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等单位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三走”活动与全省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相关激励、保障机制相结合,同时,细致完善各学校之间进行合作互动的机制建设,建立跨校报备和反馈机制,立足长远,探索并逐步搭建起一套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在全省陆续上线推广了一批符合“新媒体+时尚+运动”理念的手机APP应用、微信订阅号等,如与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作推广“米公益”手机APP应用,将公益与运动相结合,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增添了动力;四是成功推动将“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初步纳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在全省持续深入开展活动奠定了制度保障。

 二、狠抓试点落实,探索典型模式

(一)“运动+公益”——推动试点高校中山大学创新运动理念在全国高校率先发起“募跑计划”。“以运动助力公益,以公益募集梦想”,推动中山大学发起运动与公益结合的“募跑计划”,依托“中大团委”官方微信平台搭建专项运动认证系统,搭建运动和公益互动的平台。通过活动,配合相关宣传成功发动全校13000余名师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并通过微信认证系统进行记录,从而促使“大学生课外运动安全保障项目”、“西藏贫困地区教师奖励金项目”、“西藏贫困地区白内障手术项目”等得到公益支持。同时,以策划发布中山大学“三走”体育锻炼活动吉祥物——“吉尼狮”、发出学生会研究生会“三走”倡议书等为发动依托,以“4+1”创新模式:新媒体与运动的结合、公益与运动的结合、医学与运动的结合以及创业与运动的结合为实施主体,在校园内营造起良好的“三走”氛围。

(二)“运动+文化”——推动试点高校广东培正学院将体育运动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广东培正学院通过创立校园体育文化节以及开展14个类别共47项的常规文化体育活动项目,将文化课堂与体育课堂有机融合;通过举办“走下网络,溶解冷漠;走向操场,青春飞扬”第六届宿舍文化节,以宿舍为单位构建良好运动文化;通过建立区域高校大学生体育联盟,联合广州花都区团委及区内9所高校开展乒乓球、篮球、轮滑、健美、排球、武术、跆拳道等7项区域性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三、全民共同参与,时尚多元呈现

通过优化宣传手段、搭建活动平台、完善协作机制等方式,有效推动试点高校以外的省内各高校以宿舍、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等为活动主体自主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时尚多元的主题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有效促进全省大学生共同参与到“三走”活动中来。

(一)以宿舍、实验室为主体,充分发挥“朋辈效应”,营造“阳光校园、健康生活”的良好风气。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四所高校学生会与中山大学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威五体育发展公司联合举办“舍友V5”五人足球联赛,以宿舍为单位,以同学朋辈相互动员的方式自由组队参赛,配合相关新媒体手段,成功营造起“阳光校园、健康生活”的良好风气,共吸引128支队伍、逾千人参加;华南师范大学开展“走”上榜单——“华师体育英雄榜”活动,在大学生中寻找“体育达人”,掀起校园“朋辈教育”浪潮;广州大学华软学院(民办院校)则发出“三走”号召,由学校校长和党委书记亲自担任“校园运动大使”,以同学带动同学,以宿舍带动宿舍的方式,引领学生“为生命奔跑”。

(二)以班级团支部为主体,广泛开展体育锻炼类主题团日活动。广州医科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邀请学生、教师、校友当中坚持体育锻炼的典型榜样,走到学生中间,开展面对面交流分享会等主题团日活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医学院等高校举办班际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为较无体育特长学生提供趣味性竞技平台,极大拓展参与覆盖面。

(三)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大力培育和促进各类尤其是体育类学生社团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省内各高校加强基础体育类社团培养力度,如在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扶持足球、篮球等体育服务类社团的成立;同时,大力发挥现有体育类社团的作用,支持它们的发展,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团委指导学校武术社团开展首届“太·极美”武术节活动,在校园掀起一股学习传统武术的运动热潮,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另外,也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其它学生社团共同参与,发挥集群效应,如深圳大学团委支持学生义工联合会开展环保节能夜跑活动,定期发动义工环校跑步,以趣味性和公益性有力倡导了“每日健康生活跑步一小时”的校园运动文化。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将“三走”活动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推动活动在全省各高校的广泛、持续开展落实,并逐渐建立健全促进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有效平台和长效机制。通过举办第九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文体艺术节、“幸福广东”体育嘉年华之“青春潮跑”迷你马拉松等活动,结合时尚新颖的新媒体宣传,统筹创新,努力将我省“三走”活动做成品牌、做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