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广东省委学校部 |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处

工作动态

“周五学校联系日”第十站——走进广东金融学院

文章所在栏目:工作动态 点击数:2399 更新时间:2013/12/18 0:04:31

    12月13日下午,团省委学校部、省学联来到广东金融学院,开展“周五学校联系日”活动,调研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调研组一行参加了广东金融学院团委主持召开的创新创业工作座谈会,共同出席会议的还有广东金融学院学生工作处、招就处、公共课教学部、教务处等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金融系、会计系等系部负责人。

    座谈会上,广东金融学院团委书记陈亮介绍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概况。近年来,广东金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围绕“挑战杯”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模式。一是实施课程化,开展校企联合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在教学管理上实现“三个结合”,即: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结合;章节教学和专题教学的结合;承办单位管理和合作企业管理的结合,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同时,设立创新学分制并表彰创新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建立了面向企业需求、着眼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二是落实基地化,形成新型创新实践合作机制。学校积极寻求形式多样、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新型合作机制。目前,广东金融学院已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各种基地100多个,这些创新实践基地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成为了深受学生欢迎的第三课堂。三是路径专业化,积极提升创新实践活动成效。四是致力品牌化,构建“挑战杯”竞赛长效机制。学校教务处副处长肖伟才介绍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目前,广东金融学院建立了基础课程(即全校公开课)、模拟课程(模拟软件实训)、专业课程(创业精英班等)、实践课程(结合学校“3+1”的人才培养模式到企业实习)等逐级深化的培养模式。学校学生工作处赖志成介绍提升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举措。2012年3月,广东金融学院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学生勤工助学中心、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等部门联合发起成立“大学生学习互助中心”,建立“学生专业导师库”。每学期,“大学生互助中心”从校内学生中择优选定“学生专业导师”,并组织这些学生导师开展“学习辅导班”,分专业、学科对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招就处处长吴斌介绍说,广东金融学院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金融行业,因此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上依托行业,突出行业。他建议就业创业工作应采取分类引导方式。随后,相关系部负责人介绍了实际工作中依托“挑战杯”等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经验。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党总支书记范宜波老师说,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在学校属于中等规模的系,经费投入也不足,但连续两届获得国赛二等奖、三等奖,其经验就在于“卡”准时间点。这种“卡点”通过四个步骤实现:第一步,学生刚上大二就启动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第二步,看准教务处的科创申报时间动员学生申报,把握机遇;第三步,鼓励学生带着项目参与暑期“三下乡”调研,促使团队在实践中发展成熟;第四步,选取较成熟的团队继续完善项目,并将这些项目推送至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范宜波老师强调,在组织创新创业竞赛的过程中,应始终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依托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团省委学校部武一婷部长听取相关部门负责人工作介绍后,传达了秦宜智书记及团省委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示精神,并指出,“挑战杯”竞赛应走向大众化,使更多学生可以通过竞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座谈会后,学校部一行参观了广东金融学院创业基地——半田咖啡屋,详细了解学生创业团队的具体运营情况,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创业梦想,并赠言道“学生创业、朝阳企业、蒸蒸日上、反哺朋辈、民族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