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青年商会

绿色建筑遍布花园城

文章所在栏目:广东省青年商会 新闻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数:2373 更新时间:2007/11/6 10:37:27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从8月底开始,市有关部门组成10个专项考察小组相继前往花园之城——新加坡学习考察,专门探求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真经”。这是深圳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跨海取经”活动,本报记者随其中几个专项考察小组赴新加坡进行了采访。从今天起,本报开辟《解密新加坡》专栏,全面介绍新加坡在环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敬请垂注。

核心提示

据欧洲建筑师协会统计测算,建筑全过程使用了50%的能源、42%的水资源、50%的原材料,导致了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效应,产生48%的固体废物。近日记者走访新加坡了解到,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到连水和沙石都要依赖进口的岛国,面对有限的资源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该国于近年开始实施绿色建筑标志认证计划,通过政策鼓励、立法管制、市场推动、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举措

绿色建筑政府奖励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又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到连水和沙石都要依赖进口的岛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有限的资源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挑战。特别是随着全球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平均海拔仅15的岛国新加坡,对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自然非常强烈。从政府、企业到市民,都有一种真正视生态环境和能源节约为生命的绿色意识。在城市建设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于绿色建筑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

据了解,新加坡现行法律规定建筑不得超过280的高度,目前新加坡市区只有三座建筑达到这个高度,其中之一就是共和大厦。这座市区拥有最高容积率的标志性建筑物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其高大俊俏的“外表”,而是它在节能改造和推行绿色办公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据共和大厦经理王志鹏介绍,由于用能系统改造和调控,提倡绿色办公理念,该大厦获得了政府颁发的绿色建筑认证金奖。而这个奖项就是新加坡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新举措。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发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新加坡紧随世界潮流,于20051月起开始推行绿色建筑标志认证计划。

据新加坡建设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建筑标志主要评估建筑的环境影响与性能表现,其评估依据包括节能、节水、场地与项目管理(或既有建筑的管理与运行)、室内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创新等五个方面。根据评分高低分为认证级(合格)、金奖、金+奖、白金奖四个等级。其中认证级为最低要求。绿色建筑标志由业主向建设局申请。建设局按照建筑面积收取一定认证费用。达到金奖以上等级的,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为此,政府每年提供2000万新元作为奖励资金。达到金奖的,每平方米给予3新元奖励,金+奖的,每平方米给予5新元奖励,白金奖的每平方米奖励6新元。业主可于设计阶段即提出绿色建筑标志认证申请,建设局根据其设计图纸即可作出认证,以鼓励和引导业主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及用能管理。业主藉认证标志提升其建筑品位,并作为营销的策略。绿色建筑标志认证每三年复查一次,凡不合格的将予以撤销。

绿色建筑标志认证计划根据类别分阶段推进。20051月起,实行的是自愿认证。20074月起,所有新建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进行强制认证。自2008年起,所有新建建筑,凡建筑面积在25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进行强制认证。2010年前,既有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在25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进行强制认证。

新加坡在绿色建筑建设方面,已经过了试点与示范阶段。通过两年多来的试点,共有62个建筑通过绿色建筑标志认证。根据新加坡建设局的计划,在未来10~15年内,要达到现有建筑,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能耗降低25%的目标。这标志着新加坡的绿色建筑已全面启动,并逐步进入强制性认证新阶段。

新技术

高楼大厦自调“体温”

在新加坡维多利亚街中心,有一个地标性建筑——国家图书馆。这座楼高16层、耗资数亿新元的前卫式建筑物,总面积5.8万多平方英尺。然而,这座建筑最令人关注的亮点并不是其宏伟现代的外观设计,而是隐藏其内的符合生态气候、令人耳目一新的系列环保节能设计。此建筑因此被世人誉为“超级节能楼”,并一举获得了新加坡绿色建筑认证最高奖——白金奖。

这幢建筑何以节能环保?该图书馆项目经理林爱菱如数家珍:这幢建筑首先选用最佳的建筑朝向和位置,尽量减少热负荷,充分利用自然风,并利用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防止热的传递。其外沿大都用玻璃天蓬遮盖。整体建筑分割为两个体块,其中一个体块悬于地面之上,使风可以自然流通,从而起到降温作用。中庭的玻璃顶上安装了百叶,利用对流将热空气抽离室内,自然形成空气对流。

此外,林爱菱说,该建筑设置了阳光遮蔽系统,采用日光照明策略,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光。室内的光线与气温可随室外变化而进行宜人的调整,建筑内部只有部分采用空调制冷,其余均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如风扇)降温。充足的光照和一系列避光设施的安装,使得大部分室内空间可以利用自然光,而不需要过分地借重于电灯的使用。建筑师还在建筑内部采用了一套温控分区系统,为每个区域定制了个性化的气温控制方案。

正如国家图书馆一样,新加坡的建筑具有环保、节能、人性化的特点,并创造性地采用了遮阳、通风、采光等系列绿色建筑技术。比如,被世人形象地誉为“榴莲头”的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屋顶窗户巧妙地使用遮阳部件作为“盖头”,并根据光线角度设置不同方向,在遮阳的同时保证了室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

建筑垃圾过半回用

巨大的碎石机正把回收的建筑垃圾打成细小的颗粒,再用履带传送到水泥搅拌罐……经过“分拣、碎石、拌和”三位一体的流水线操作,让建筑垃圾循环再生成为新的混凝土,然后制造出水渠预制构件。这是记者在新加坡一家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工地上看到的情景。

这个工地是福泉丰环保私人有限公司开办的,它是新加坡政府资助的最大的专门处理建筑垃圾的企业,也是新加坡唯一拥有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的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傅成春告诉记者,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不仅节约成本,降低垃圾清运和处理费用,还可减轻城市的垃圾污染,成为高强度、高性能的新一代绿色建材。

目前,新加坡制造水沟的混凝土,就有30%采用再循环混凝土。除了水沟外,再循环混凝土也适用于建造停车场的镶边石或用于铺路。

据介绍,新加坡2006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0万吨,日均产生量约为1600吨,98%的建筑垃圾都得到了处理,50~60%的建筑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建筑垃圾除了制作“绿色建材”外,其循环利用的做法还有: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战略,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通过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增加建筑垃圾排放成本,促使承包商加强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对建筑垃圾处理实行特许经营,通过招标确定4~5家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处理,并资助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

新机制

节能效益专业保障

在推行节能改造项目时,首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花了钱进行节能改造之后,到底能不能节能,能节多少能?资金投入能不能收到效益?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者自身承担,制约了投资者采用节能新技术的积极性。于是,新加坡推行了一种基于市场调控的节能机制——能源合同管理模式。

所谓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就是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为客户提供节能潜力分析、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选购、施工、节能量检测、人员培训等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向客户保证实现合同中所承诺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

为了鼓励工业与建筑业主开展能源合同管理,进行更多能耗研究,以促进节能减耗,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于20054月开始实施“能源效率提升援助计划”。政府提供1000万新元的援助金,赞助节能服务公司高达50%的咨询服务费用,最高可提供给任何单个设备或者建筑的资金高达20万新元。

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有关人士介绍,两年多来,已经批准54份申请,拨出上百万新元给制造厂和建筑物推广节省能源措施。估计这些节能措施共为17家制造厂和37座大厦每年节省约22万兆瓦电力,价值1000多万新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减少了约11万吨。目前,当地大多数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设备管理系统,其中新加坡内政部、外交部、环境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大楼每年约可以减少能耗30%,而新加坡邮政中心节能改造后能耗降低了近50%,成为实施能源效率提升援助计划的一个典型样本。

据了解,邮政中心是委托特灵空调公司进行空调节能改造的。特灵空调公司通过重新装置三个冷水机组、提升部分水泵系统、设立气象探测器,以及配合完善的实时监督系统,将其耗电率降至0.6WRT(千瓦/冷吨),比本地一般建筑冷水机组所需的1~1.2WRT(绿色建筑标志认证要求达到0.9WRT),效率几乎提高一倍。特灵空调公司还与投资者签订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开承诺:达到0.6WRT的耗电率,并在两年内收回投资。邮政中心为该项工程投入约200万新元,但根据这几个月的水电费账单,预计一年零八个月内即可收回投资,每年可省120万新元,投资回报率为60%。

据介绍,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所还共同推出建筑能耗标签计划:凡是能效性能达到节能25%范围内且能够提供健康的室内环境的,就可申请获得该标签。它旨在提高新加坡对建筑节能措施的重视程度,激励业主、承包商有效利用资源。同时作为一个优秀标志,也为建筑创造价值。政府机构在建筑能耗标签计划中以身作则,首先在政府办公楼中进行推广,20078月进一步扩展到酒店业。

为发展绿色建筑,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政府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除财政资金补助以外,还包括税收、土地等资助方式。归纳而言,一是加速贬值津贴计划。为了鼓励节能器具以及高效污染控制设备的使用,从1996年开始,财政部决定给予购买这些设备的第一年100%的贬值(即折旧)。即购买这些设备的第二年开始,相关的花费可以由企业收入税收抵消。商家可使用这项津贴计划在合格的高能源效率器材上。二是投资津贴计划。该计划也是从1996年起实施。通过该计划,商家能从他们的高能源效率器材开支内获得50%的投资津贴。三是土地优惠政策。如对于从事建筑垃圾处理利用的厂家,政府给予低租金待遇。新加坡政府最近还宣布在5年内投入5000万新元设立研究基金,推动环保建筑科技的研究。

 

名词解释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