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2022年第11期】各地市团组织积极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

文章所在栏目:工作简报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50 更新时间:2022/4/15 15:40:44

【编者按】全省各级团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共青团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领域,动员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系列生态环保实践活动,面向青少年广泛传播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部分地市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开展情况编发,供各地各单位参考。

 


团深圳市委:创新环保治水探索实践以专业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


团深圳市委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构建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协调的志愿服务体系,以专业志愿服务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水污染治理,助力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实施社会化动员

一是率先形成系统性志愿者河长队伍。动员社会爱心力量,以公开招募的形式,率先形成志愿者河长、“河小二”、“护水骑兵”、“大学生治水联盟”、“红领巾河小二”等五大社会参与力量,志愿者成为党政河长的“千里眼”、“顺风耳”,实现党政河长和志愿者河长有效衔接,涌现出“护水骑兵”欧阳熙、志愿者河长唐治红等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广东十大最美民间河长。二是探索网格化运作机制。按照河段分布情况,根据“属地对接、分段负责、网格管理”的原则集结志愿者,有效地发挥志愿者就近就便集结、随时随地巡河的特点,做到分河段、分时间段巡河,避免集中扎堆巡河,确保巡查覆盖率更全,志愿者自发开展雨后巡河、交叉巡河等,有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各区开展特色鲜明的护河治水志愿服务活动,罗湖区探索志愿者骑行巡河、南山区探索青少年节水护河小课堂、福田区探索建立治水监督义工制度、盐田区探索“慢跑+捡拾”巡河、宝安区探索制定“民间河长”管理办法、龙岗区探索治水圆桌论坛、龙华区探索实行一周一报送一评分一汇总“四个一”河小二工作制度、坪山区探索影像记录河流治理过程、光明区探索夜间巡河、大鹏新区探索“蓝蜻蜓”护河治水志愿服务行动计划。

二、实施专业化参与

一是建立专业机构。成立全国首个志愿者河长领域的院士工作站,设立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深圳)暨院士工作站,开发志愿者河长培训课程体系,建立了由69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师资队伍,集聚国家水科院、环科院等权威机构专业力量,以及全国各高校、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全球水伙伴等研究机构专家力量,为志愿者参与水污染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实行专业运作。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地方性法人志愿者河长组织——深圳市志愿者河长联合会,通过组建专家委员会、筹建法人社工机构、编辑培训课程体系、实施专业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等,将一支普通的社会力量打造成为一群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三、实现全流程运行

一是建立河流治理全过程参与模式。深圳志愿者河长根据实践探索出“呼吁、监测、发现、传递、反馈、宣导”的“六个链条服务模式”,志愿者的服务贯穿整个河流治理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河流治理完毕后的运营维护工作。二是建立点面结合的监督机制。深圳创新性在茅洲河、大沙河、坪山河、布吉河、盐田河、观澜河、龙岗河等7条重点河流域,建设了7个实体化、阵地化运作的护河志愿服务U站,设立92个常态化志愿服务监测点,依托“志愿服务U站+监测点”的阵地,志愿者河长以点带面,通过水质监测、圆桌对话、河流知识小课堂、问卷调查等,形成了巡查、反馈、协调、督查的闭环服务机制。



团河源市委:青春引领绿风尚 争当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生力军

 

团河源市委积极引领青年投身“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全面提升共青团参与河源“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构筑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等中心工作大局贡献度,为河源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不断贡献青春力量。

一、植树、护绿,绿水青山传递青春能量

创新植绿护绿形式,成立“林小青”志愿服务队伍,助力实现“碳中和”。广泛结合植树节、国际志愿者日等活动节点,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连续多年举办“共建青年林”活动,“青年林”已遍布河源各县区,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春季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各级团组织每年前往东江、韩江等流域开展植树护绿活动,为河源碧道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利用团属新媒体发起“同植一片绿·共护母亲河”植绿护绿倡议,开展线上植树活动,将绿色延伸到“云上”空间,让植绿护绿成为青年可以参与的“新时尚”。有效丰富活动载体,结合青年交友联谊、河港青年交流等载体,开展“青春有约·植树护绿”、“饮水思源·植树护绿”等活动。2021年开展各类植树护绿活动200余场,参与青年1万余人次,青年林种植面积超百亩。

二、净滩、护河,“河小青”“湖小青”“C位”出道

河源是粤港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肩负着保障东江中下游地区400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任。为切实保护好“政治水”“生命水”,团河源市委向广大青年发布“河小青”招募令,广大青年积极响应,截至2021年底,“i志愿”平台护河注册志愿者已达49868人,占比全市志愿者总数20.47%。“河小青”围绕水质监测、垃圾清理、文明劝导、环境美化等方面,常态化开展护河巡河、志愿者培训等活动。2021年,“河小青”开展全市河流调研巡护500余场、足迹遍布东江112条大大小小支流。2021年河源市“河小青”志愿服务总队入围全国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推动成立华南地区首个内河封闭水域巡湖护湖志愿者服务队——“湖小青”志愿服务队,全力投身万绿湖水系保护,助力粤港地区供水质量保障。

       三、时尚、引领,垃圾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成立党团员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联合各职能部门,在学雷锋行动月启动垃圾分类专项志愿服务行动,建立起“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采取群众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党团员和志愿者易于参与的活动方式,创新正面引导,在线上线下立体宣传,引导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培养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等引导居民群众扫描二维码,积极参与“变废为宝”活动,通过“意识改变习惯,废品换购鸡蛋”等方式,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爱护环境的热情。在全市12所中小学试点,打造“垃圾分类·绿色助学”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理。2021年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1000多场,参与志愿者4.5人。

四、示范、宣讲,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青年行动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绿色云课堂、绿色公开课,组织环保志愿者进校园讲解环保基础知识,运用播放环保视频、师生互动有奖问答、演唱环保儿歌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传递环保知识。录制绿色公开课,通过团属新媒体广泛传播,倡导青少年倡低碳绿色生活,向青少年传递生态环保理念,助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举办的“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百城千校千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宣讲河源专场活动,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可持续生活理念宣传、垃圾分类工作等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团河源市委以绿色讲堂、环保宣传、低碳生活实践等形式,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30余次,动员青年5800人,参与青少年2万人次。


 

团江门市委:探索“河小青”成长认证模式 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团江门市委、市义工联着力打造“守护邑岸”——“河小青”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探索系统化社会参与运作模式,重点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功能,不断提升青少年群体生态文明素养。自2021年9月项目启动以来,共开展守护邑岸、清源行动、不留白色污染的旅程、水质知识体验和实践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5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达3000多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万小时。

一、多方合力,建构水生态教育实践平台

联合市河长办、北控水务等单位,在江门市蓬江区智水展示中心挂牌成立江门市水生态教育和护河护水志愿服务基地。该基地于2021年中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89万平方米,既有江门市水环境治理历史和水系、水情知识展示,又有智能水幕、亲水桌游、引水互动墙、VR展示系统等多种国内外高科技互动设施设备,是江门市最新的水环境治理成果展示平台和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平台,有效提升青少年和广大市民家庭关注和参与水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二、多元搭配,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课堂”

联合具有生态环保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针对中小学阶段“河小青”志愿者的特点,研发“水生态和水资源保护”系列培训课程,由“知识篇、志愿篇、技能篇、研学篇”四大部分构成,全年共有36个专题。课程通过制作水生态思维笔记、水生态环境和水质检测观察、生态瓶DIY等专题,帮助“河小青”学员掌握水生态保护专业知识;通过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堤坝水利设施,参加护水宣讲、清岸洁滩、植树护绿、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各类现场实践教学和志愿服务,提升“河小青”志愿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产出的实践能力。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为主线,系统化搭配“专项研学+技能培育+志愿服务”的多元社会实践,打造“河小青”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课堂”,深受学员和家长的喜爱。

三、多维创新,探索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新模式

创新构建江门市“河小青”成长认证体系,采用“理论学习+志愿实践”双积分学制,促进“河小青”学员通过积极参加成长计划的系列课程和活动,完成河小青星级学员等级晋升和江门市红领巾奖章“护河护水”特色章认证,实现志愿服务实践和育人目标。通过“河小青”志愿服务时长专属印章集赞、专属积分兑换、专属文创产品奖励等方式,不断提升“河小青”学员内心荣誉感和参与积极性。创新引入“家校联动”机制,联合范罗岗小学及其家长义工队,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及其家委会等资源,通过“家长自愿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学校监督配合”的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常态化开展义务讲解志愿服务,组建自主管理的“河小青”义务讲解员队伍。以点带面增强公众参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新模式。

 


团阳江市委:建机制 齐动员 亮品牌 推动青少年广泛参与生态环保宣传

 

团阳江市委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团省委的工作部署,精心谋划、主动作为,通过建立机制、培育组织、积极动员和广泛宣传,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生态环保行动,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

一、建机制,分片分区落实责任

一是联合市河长办等9部门制定了《“争当护河志愿者 助力漠阳大地河更美”护河志愿行动实施方案》,从打造队伍、组织培训、开展活动、健全机制、传播理念等方面部署护河志愿行动。对标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要求,制定和细化护河志愿行动考核标准,在建设护河志愿队伍、开展护河志愿行动、宣传引导和组织培训等方面严格对各级团委进行考核。通过方案制定、资金保障和考核实施等,建立起组织有效、工作周密、运作规范的护河志愿行动机制。二是明确管理河段,落实责任到人。团市委对各志愿队伍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实行河段、水库包干,指导志愿队伍采取轮值方式在漠阳江干流、连环水库等重点流域开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水质监测、环保宣传工作,确保各队伍的合理分工和科学管理,实现护河环保志愿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

二、齐动员,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一是以“社区青春行动”为抓手,动员社区内的家长和青少年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同时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开展“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活动,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册500多份。2021年全市共开展活动333场。二是组织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上百场垃圾清理、环保知识竞赛、环境调查监护、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和节约节俭意识。2021年全市共开展巡河护河166场,参与志愿者3427人次。三是以绿色环保岗位建功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流域性植树护水活动,利用每年植树节、学雷锋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义务植树和护绿知识宣传活动,2021年各级团组织共开展180多场植树护绿活动,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次,种植各类树苗达近万株,实现“县县有青年林”的工作目标,助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营造了全民爱绿护林的良好氛围。

三、重培育,形成活动品牌

一是注重培育环保志愿服务队。通过整合资源,申请政府购买服务经费、社会募集等方式,支持环保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和成长运营。阳江市扬爱志愿服务队、友爱志愿服务队、漠阳江志愿服务队、阳春市绿精灵志愿者协会等10支服务队在环保志愿服务方面都作出积极贡献。市扬爱志愿服务队多次入选净滩行动的“年度百佳案例”、“明星摊主”和“最佳影响力团队”。二是注重形成活动品牌。打造“划出我的河”、“珍爱水资源、共建碧绿江河”、“‘河’我一起,保护母亲河”、“青领甜蜜树、共享创森果”等品牌,形成了青少年喜欢参加、乐于参加的环保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