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青年商会

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文章所在栏目:广东省青年商会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494 更新时间:2007/3/8 11:33:23

  ■诸多实证研究表明,在21世纪初的中国,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青少年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今天的青少年令人忧虑的品质之一是"缺乏适度消费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思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蔓延,正在对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构成极大的威胁,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从对消费主义的遏制与引导入手,是我们进行青年思想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一个重要路径。
  消费主义思潮正深刻影响着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消费已成为当代青少年自我表达与认同的主要方式,更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消费主义思潮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由青少年的特征和消费主义的特征共同决定的。
  首先,消费行为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以消费主义为主导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的思想是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行为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今天的青少年从其孩提时代起,就生活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消费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而言,不仅是单纯地满足吃、穿、用等基本的生活需要,更包含了他们在消费活动中进行的学习和道德塑造,以及通过自身的消费形成价值观的作用。
  消费本质上就是文化,因为消费及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体系和象征体系。消费主义在青少年中的扩散表明,支持这种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正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取得文化主导权地位。富裕从来不是奢靡的立法者,尤其不是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直接原因。只有文化才能为一种生活方式提供价值、观念、知识以及道德上的合法性。
  当今世界,数以十亿计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电视、电影、MTV、互联网以及网络游戏等来认识生活,在其中形成有关美丑对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和确认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毫无疑问,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大众文化具有一种赤裸裸的商品性,它是消费主义思潮的绝好载体。大众文化通过能够大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的消费,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这样,传统文化与经济的界限模糊了,这使得大众文化比起传统文化形式,更容易走进普通大众尤其是喜欢标新立异的青少年的生活中,从而对青少年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是消费主义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作用日益加大的根本原因。
  其次,消费主义思潮与我国的国情严重不符。消费主义导致人们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竞相攀比、竞争和模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使我国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环境和资源承受了巨大压力。消费主义者对时尚的无节制的追求导致了产品社会寿命的大大缩短,导致了大量能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增加。消费主义者注重包装,导致商品包装过度而实质降低,结果使市场上充斥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商品。据统计,单是北京市场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就约有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在全国每年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占到了30%。消费主义思潮导致的大量浪费与我国的国情严重不符。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非常匮乏,是一个"贫血"的国家。中央一再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而要真正达到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除了必要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加强节约教育,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袭。
  第三,消费主义思潮阻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青少年要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品质有能吃苦、务实、独立等。经验和研究都一再表明,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裕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娇气、缺乏毅力,吃不了苦。因此,教育者尤其是父母应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再富也要苦苦孩子,是一种先进教育理念的表现。消费主义倾向还容易使青少年形成爱慕虚荣的人格特征,这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事求是、务实求真的精神是不相符的。爱慕虚荣的孩子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而且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现在假名牌泛滥就是虚荣心态的表现。有的人没有钱穿"名牌",又爱面子,只能买件假的充门面。经济条件好而又不知控制的家庭容易使青少年在高消费的环境下失去对金钱的准确感知,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往往过多地依赖金钱去解决,从而缺少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四,消费主义思潮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滋生的温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孩子因为要得到一款别致的手机而抢劫,有的少年由于盲目攀比,入不敷出而沦为盗窃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预防犯罪课题组"2002年在对全国10个省、直辖市的大约3000名在押未成年犯罪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结论:"金钱拜物教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较为明显的心理特征"。有专家在对近年来青年干部违法犯罪尤其是贪污犯罪居高不下的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享受欲望强烈、攀比意识膨胀是他们走向犯罪的根本原因之一。
  遏制消费主义的蔓延是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消费主义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对消费主义的遏制与引导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环节是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在整个社会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消费观。
  首先,应该让青少年继承"崇俭"的中国传统消费价值观。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崇俭"是消费价值观念的核心,是维系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不息的精神之一。"勤乃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是中国百姓最喜欢的春联之一。如果说勤是生产劳动方面的主要价值规范,那么"俭"则是消费生活方面的主要价值规范。所谓"俭",就是在消费上讲究节约,适可而止,反对铺张浪费。中国人非常重视对下一代进行节俭消费观的教育。在历代普遍流行和被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儿童道德启蒙和训诫读物中,节俭教育往往是其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节约和俭朴的传统观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朴素"、"勤俭建国"和"反对铺张浪费"等口号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革命领袖都以身作则,始终保持着俭朴的生活方式。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教育青少年的最好教材。
  其次,努力培养青少年的自主性消费观。
  消费主义思潮指导下的消费行为更多地受制于外在的诱导和标榜,而非出自消费者内心真正的需要。所以,青少年在消费主义思潮冲击下的非理性消费,收获的将是刺激和对刺激的无休止的追求,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只有着力倡导消费观的转型,才能培养青少年形成自主性消费观。
  所谓"自主性消费",是指以自主需要和自我实现为目的的消费。自主性消费使消费成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使人们的内在力量得到展现,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这是因为,自主性消费要求行为主体拥有高度的自我控制和责任意识,能考虑到其行为与自然和社会的承受度是否适应的问题。通过自主性消费达到的自我实现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非物质性一面。
  当然,在全面建设惠及13亿人的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一个开放多彩的时代,倡导自主性消费绝不可能是要求青少年禁欲苦行,而应该是为他们本身的幸福和利益展示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这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种观念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效的,这就需要社会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消费习惯入手,在青少年中着力培养一种从自我内心为自己的消费行为寻找理由的习惯。
  第三,绿色消费观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选择。
  绿色消费观是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是比过度消费更丰富、更高级的生活结构,是一种以简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绿色消费观主张"够用就可以了,不必最大、最多、最好"。它摒弃了"增加和消费更多的财富就是幸福"的价值观。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是微乎其微的。
  在绿色消费观的指导下,人们提出过一种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消费生活。而生活质量是指"人的生活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绿色消费观在许多富裕国家越来越有影响力,而它对于生活在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青少年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思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蔓延,正在对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构成极大的威胁,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从对消费主义的遏制与引导入手,是我们进行青年思想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一个重要路径。

                          (转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