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工作交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南方日报]:服务仅半年,志愿者“神似”缅甸人

文章所在栏目:新闻动态 点击数:3935 更新时间:2006/8/11 14:59:14
        作为中国首批代表,我省15名青年志愿者赴缅甸帮助当地发展

  服务仅半年,志愿者“神似”缅甸人
  
  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到常年平均气温接近40℃、经常停电、经济落后的地方工作,而且一呆就是半年多……

  半年前,在共青团广东省委的组织下,15名广东的青年志愿者,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首批代表,去到千里之外的缅甸,从事农机、农业、体育方面的服务工作。志愿者们被分到缅甸首都仰光和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以及另一城市彬马那。记者近日随共青团省委探访团来到缅甸,撩开青年志愿者苦乐生活的一角。
  
  农机工程师

  告别刚满月儿子赴缅

  当我们于6月11日到达缅甸时,当地气温高达40℃多。看到彭彬时,我们都傻眼了:这分明就是一个缅甸人!彭彬身材不高,十分壮实,皮肤异常黝黑,“混”在一群缅甸人中间毫无二样。彭彬“得意”地说:“我现在已神似缅甸人了,只要我穿上纱笼(一种类似裙子的服装),到市内的旅游景点就不用收费了(缅甸很多旅游景点只对外国人收费)。”

  彭彬出国前是广东省农机推广站的工程师,到缅甸后服务于缅甸第五农机械制造厂。我们随彭彬来到车间里,周围的工友不时和他打招呼。车间里气温很高,噪音很大,铁屑四溅。彭彬说,工友们很爱护他,每次在分工时,他们都抢走许多脏重活,他更多的是操纵机器。当地管理水平不高,彭彬就将一些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讲解给工友们听,很快和工友们打成一片,许多工友都喜欢在下班后到彭彬的小屋聚会。

  因为安防措施欠缺,彭彬的工友们小伤不断,他从国内带来的药品就派上了用场。工友腊苗的手被划破了,彭彬给他贴上创可贴;房东嬷嬷牙疼得厉害,彭彬让她吃芬必得;工友椰荣的脚烫伤了,彭彬给他涂上红花油……工友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彭彬:彭彬因气候不适而经常喉咙肿痛,工友们纷纷为他介绍偏方。

  因为经常停电,缅甸被戏称为“免电”。停电停工时,彭彬会主动教工友们讲汉语,同时也向他们学讲缅语。彭彬有时会给工友们看自己儿子的照片。其实,彭彬赴缅甸时,他的儿子才刚刚满月。
  
  年青教练

  带缅甸国家队成绩不俗

  在志愿者中,4名广东来的教练——游泳教练王海滨、举重教练罗新九、乒乓球教练邓志雄和羽毛球教练朱健文被安排带缅甸的国家队。

  一开始,缅甸对这些20多岁的年青教练的能力还有所怀疑。王海滨不动声色,坚持带队训练。几个月后,王海滨所带的队员成绩直线上升。缅甸体育部的部长专门来到泳池边,看王海滨训练。缅甸游泳协会的负责人几次找王海滨谈话,希望他在志愿服务期满后,留任当缅甸游泳队主教练。缅方甚至开出了每月包吃住、1200美元薪金的条件,希望王海滨留下。王海滨回答,“我是代表中国来的,我的去留还要等组织决定。”

  举重教练罗新九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在今年4月7日缅甸举行的一次全国性大赛上,他所带的队伍中有4个队员打破了缅甸的全国纪录。罗新九说,“缅甸的运动员很刻苦认真,但训练条件较差。我从动作技术下手,为队员们度身订做了训练计划,计划的严格实施,加上队员们在训练上顽强拼搏,才能有好成绩出来。”罗新九还和队员们成了好朋友,平时课余时间,他教队员们学中文,借此向他们讲述中国的繁荣富强,队员们也会讲解缅甸的风俗和旅游景点给罗新九听。

  邓志雄和朱健文在队里也赢得了队员们的尊重。中国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是水平很高的项目,但缅甸队在这两个项目上的水平却较低。邓志雄和朱健文被当地体育部门评价为该国“有史以来水平最高的教练”,他们的队员也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绩。
  
  农业科技人员

  农场偏僻路上常遇毒蛇

  缅甸的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农业技术水平较低。为此,我国此次共有10名农业技术方面的志愿者赴缅。

  傅海平和骆悦被派往缅甸农业部棉花和养蚕公司下属的一个农场,该农场离镇区大约100里。傅海平说:“这里没有电话,不能上网,没有中英文报纸,电视台只有两个,成天只播放缅语节目,没有空调,经常停电,家家都预备着成捆的蜡烛。”

  傅海平和骆悦被安排做棉花育种和农业栽培等方面的工作。他们了解到,去年曾有云南的棉花专家到该农场,建议用营养杯育苗的方法进行移植栽培,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但后来当地工人试验却失败了。傅海平直接查找原因,发现是当地工人对育苗不熟悉、对方法原理不清楚,导致方法错误。傅海平坚持自己进行试验,取得了很大成功,种子发芽率很高,移栽成活率也高,现在该农场正在用这方法进行大面积生产。农场场长很高兴,他说,他很感谢这两名志愿者,如果是他们自己去摸索,还要10年时间。

  傅海平和骆悦所在的农场很偏僻,交通非常落后,他们买菜要到5里外的农村墟,墟日5天开一次。安全也是他们要面对的大问题。刚到缅甸的时候,傅海平在房子前遇到过毒蛇,路上差点被两条狗咬伤。两名志愿者的试验田很大,晚上回来的路上他们也常遇见毒蛇。“当然,这一切即将过去,我们还是较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骆悦说,农场非常偏僻,同外界基本隔绝。他们不仅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就连过年时间也不知道,除夕前一天,他们猜是过年,早早起来去曼德勒,哪知搞错了时间,闹了大笑话。大年初一,他们起了个大早,但因为没有地方去,他们转来转去,还是去了棉花基地。

  曹运东被安排在农业部棉花和养蚕公司下属位于彬乌伦镇区的一个农场,负责教农场工人科学养蚕。说起曹运东,农场场长竖起了大拇指。原来,曹运东利用专业知识,在农场内开办了为期数周的培训班,针对工人容易出错的环节给予现场指正;他还同缅甸农业部官员商讨,规划了一个高产桑园示范基地。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农场养蚕产量大大提高。

  加米拉是新疆的葡萄种植技术人员。当时缅方提出,需要一名葡萄种植方面的志愿者。广东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于是,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的加米拉从新疆飞到广州,再飞到缅甸,在离仰光市区约50公里的蔬菜水果研究开发中心当起了志愿者。

  与她一起在中心做志愿工作的,还有来自湛江农科所的林伟。林伟说,艰苦的生活唯有学会苦中作乐。

  文/图 本报记者 戎明昌
  
  图:

  彭彬住的小屋设备很简单。

  加米拉在她管理的葡萄园中,述说她在缅甸教当地农民种葡萄的经过。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