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工作交流 >> 学习交流 >> 正文

【理论探索】谁来种地——关于培养青年职业农民的几点思考

文章所在栏目:学习交流 点击数:5897 更新时间:2018/12/26 14:12:34

文/杨红船

“谁来种地”, 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由于农业的特殊地位及我国的发展民情, 为了确保农业的安全, 我们有必要动员社会的各种力量来支持农业。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乡村振兴战略, 既需要政策、资金、科技等要素的支持, 更需要“人”的参与, 特别是以青年为主体的大批高素质新型农民的涌现。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及城乡一体化的进行,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择业, 使得农村劳动力输出严重, 导致生产力匮乏, 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到2017年, 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严重高龄化, 近50%的农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50岁以上。然而当前, 不少年轻人宁可留在城里打拼, 也不愿意回农村创业发展, 即使留在农村的年轻人, 大多也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人”的问题不解决, 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谁来种地”, 已然摆在眼前, 且迫在眉睫。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培养青年职业农民。

一、现代农业需要培养青年职业农民

青年职业农民是指生活在农村以农业活动为职业的青年人群。它的主要组成人群是生活在农村的普通青年, 以及高等农林院校培育的农业科技类大学生。农业科技类大学生属于青年职业农民中的佼佼者, 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让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高端农业科学技术, 且学习能力强、接受社会新讯息敏感度高, 但缺乏农业实践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农人本质;而一般的普通农村青年科技素质仍普遍偏低, 经营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旧薄弱。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他们得到相关培训的机会并不多, 大部分都是临时性个别性的, 而非系统化教育。

对于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而言, 职业农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为:第一,解决了现代农业的传承问题, 现代农业需要更高层次的农业劳动力。第二,有助于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耕地上的科学保护, 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政策相应支持。第三, 有助于发展民族农业和特色社区农业。第四,有助于对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总之, 青年职业农民在提高农业技术与积累生产经验、理解农业价值和传承农业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农业群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青年职业农民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首先, 高等农林院校是培养和输送农科类科技人才的摇篮, 农林院校已成为我国农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我国目前对教育、人才、“三农”等问题非常重视, 高等农学、林学等院校也相应地提高和改善了教学和办学条件。农业人才培养总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并在未来将持续保持较快速度和较大规模的发展。但是, 这个数量还远远不能达到我国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和偏远山区, 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不住农业人才的现象十分普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旧缺乏大批有志农业事业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 普通农村青年的整体文化素质令人担忧。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远不如城镇基础教育的投入多, 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都远不如城镇子女, 另外由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等随迁问题, 导致流动人口边缘化, 这样使得农村的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水平很低。

二、青年职业农民的培养方法

针对高校农业类学生的教育。针对农林类高校, 对于现在学生学农不志农的情况,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加重对学生从事农业的就业导向;加大对国内外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介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以爱农、志农、学农为主的各种在校文体活动, 将职业理想和专业思想认真贯彻到各个教育细节中去。优化农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素质教育, 指导建议学生选择经济、管理类等选修课, 培养全面发展的农业人才。同时对已毕业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的, 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在各方面予以优惠, 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农业是朝阳产业、致富行业, 从而积极投身农业。

普通农村青年的教育模式。对于普通农村青年的培训,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例如浙江省成立的“浙江农民大学”, 就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 以培养对象和所从事行业性质为依据, 以基础性、应用类农业学科和专业为背景, 跨学科、跨行业, 重实用、宽口径, 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专业体系, 吸引更多的返乡青年和农村闲置青年劳动力参加培训。该培养工程的招生对象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初高中毕业生, 并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学生给予优先录取的原则:致力于农业科技开发的农村青年, 致力于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青年, 致力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农村青年, 以及农村承包大户和家庭农场继承人。

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 要避免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脱节, 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 紧密围绕当前农业发展的状况和结构, 既要包括现代化的农业科技, 也要保证农业的经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 应进行更加全面的农业知识教育、农业文化教育, 最后要加强实践教育, 做到在教育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农业生产经营问题。

以榜样的力量鼓舞青年投身农业。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说过:学习者倾向于选择模仿与自己在性别、年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类似的榜样, 是为“有效榜样”。建设更加健康完善的农村青年带动农业发展, 举办农业创意大赛赛制、常规化举办优秀农村青年事迹巡回报告等活动, 从而能够挖掘出更多的农村青年, 培养一大批带动农业发展的职业青年, 他们可以是看得见的、扎根在农村、生活在农村的典型事例, 让他们在同龄人的身上, 看见自己可能的灿烂未来, 这对启发和鼓舞青年农民自觉树立服务农业献身农业的伟大志向具有其他组织无可替代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优化青年职业农民培养环境

青年职业农民靠培养是不够的, 我们在有了大批的培训机构的同时, 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环境和农业制度, 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环境,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职业农民青年。近年来, 团江苏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农办等部门部署实施了“万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 目的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有多文化、高技术、懂创业、能经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青年。既为普通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又营造了优良的社会培养氛围。主要做法包括: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联合省农信联社、省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 重点探索“1+X”小额贷款工作模式, 形成了七种适合青年贷款的担保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难”的情况;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联合工商、农业等部门, 组织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行动”, 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提供品牌申报、标准认证、经纪人培训等方面的帮助;强化科技成果支撑, 积极推动科研院所设立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营销策划, 联合省工商局实施“农产品营销千百十工程”, 帮助农村创业青年农产品营销;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涉农青年协会组织建设, 利用协会组织平台, 组织广大会员开展技术指导、品牌塑造、金融支持、人才培育、市场营销、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除此之外, 要创造良好的职业农民成长环境, 还需要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是农民职业准入制的建立和健全。早在20世纪早期德国就已经开始实行了农民职业的准入制度。在德国农民首先要取得三年的职业教育毕业资格, 经过五年的生产和实践后, 通过国家的资格考试才能够拿到农业经营资格, 才能享受政府的各种针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 实行农业职业准入制是势在必行的, 这样不仅能够改善目前我国农民的社会地位, 也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只有建立了农民职业准入制度, 农业相关的教育机构才能找到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抓手, 农民也才能持续积累农业生产和经营经验, 促进现代农业不断进步。

二是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很多人曾以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我国的农民收入就可以提高, 也不需要国家的支持了, 其实不然, 农业的本质就是公益事业的范畴, 而规模经营不能给农民带去与工业规模生产那样的效益, 反而会增加更大风险, 因此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支持农业的目的在于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 是职业农民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职业农民教育与培训, 正是政府支持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青年职业农民的培养依赖很多的配套制度和设施, 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农业、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 并对农业有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之后, 农业的地位才能够相应提高, 青年职业农民人才的队伍才能越来越壮大。

(作者系广东省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