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工作交流 >> 学习交流 >> 正文

【专题】广东“青年之声”:打造有温度的共同“家园”

文章所在栏目:学习交流 点击数:5742 更新时间:2016/10/13 14:29:43

文/李一

 

一个体贴温暖的可靠伙伴,它是拥有百变口袋的“哆啦A梦”,听你倾诉,伴你成长;一个多元覆盖的产品形象,它是实现青春梦想的“阿拉丁神灯”,满足需求,随叫随到。它是刚刚过了一周岁生日的广东“青年之声”,一个大数据时代下连接青年与团组织的互动交流平台,一块共青团改革大业中色彩斑斓的重要拼图。

青年信任与依赖的共同“家园”

2016年3月,揭阳锡场镇军埔村青年蔡新民想在家乡的电商城开办一家以创业者为主题的西餐厅,餐厅开在哪儿?怎么体现独特性?资金从何而来?有了创业想法,实施起来并非易事,谁能施以援手呢?蔡新民想到了广东“青年之声”平台。他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和想咨询的问题提交给网站。没想到的是,网站工作人员第二天就打来电话详细了解情况,帮助他咨询当地相关的创业政策,并帮助他联系专业人士进行“一对一”创业指导。2015年12月,正值寒冬,中山市各校学生进入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但在广东“青年之声”平台上,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初三学生反映:“学习压力比较大,希望学校多举办一些减压活动,让初三学生也得到适当放松”。一石激起千层浪,类似的留言逐渐增加。面对学生们急切的诉求反映,“青年之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古镇镇团委与古镇初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核实。随后便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中学生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并鼓励学生们在“青年之声”平台反映真实心声。

青年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更好地满足需求?广东“青年之声”用一年的努力耕耘给出了答案。

团省委在“青年之声”平台搭建初期,进行了充分调研。登陆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的用户不难发现,平台在首页上就对青年的常见需求作了细心的分类和分流(共分成情感婚恋、就业实习、创新创业、心灵对话、团队组织、公益志愿、学习成长、法律服务、社会教育9个板块)。例如,你若想提“茫茫人海,我的TA在哪儿?”这类问题,就可点击首页的“婚恋交友”,直接进入婚恋交友专属区域完成提问,随即,团省委在线服务平台“粤团聚”马上进入你的视线,你可立即注册成为会员,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靠谱的TA。其他类别也同样如此。“广东青年之声”的9大板块背后,分别存在一个以上的公益项目与其对接,例如“就业实习”对接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岗位申请的“展翅网”,“公益志愿”对接广东志愿者服务一张网的“广东志愿者网站”等。如此线上线下平台的深度衔接,为青年们提供事无巨细的贴心服务。

从个人情感到思想困惑,从困难救助到公益服务,从创业就业到人生规划,从权益维护到问题反映……广东“青年之声”接到的资讯可谓五花八门,但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青年们平常没有机会说、不方便说、不知哪里说的话都可以在广东“青年之声”上倾述。广东“青年之声”平台正在有效破除团组织联系青年高端化、精英化、圈子化、小众化等弊端,依托实时互动的互联网技术,克服了“青年上班,共青团上班;青年下班,共青团下班”的问题,为青年提供了一个24小时在线的“身边共青团”。

 “青年之声”和共青团工作全面融合

当今时代,智能手机,移动互联,正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构筑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年轻、最广阔的聚居社区,而青年群体在其中的活跃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类似于乔布斯,在研究需求的基础上创造需求——在对青年喜好和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再去引领青年,这种“粉丝效应”的工作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探索共青团互联网产品能否为青年所接受的关键。

广东“青年之声”按照“引入市场逻辑、专业力量支撑、团属组织监管”的基本思路,探索基于公益的PPP模式,深度整合企业、高校、传媒力量,形成多方共有共赢、自我造血、具有市场活力和竞争性的社会化运营模式,建立了“青年服务提供者、青年困难解决者、青年疑惑解答者”的基本定位,这是对共青团网络产品品牌塑造一次先锋性的探索和实践。

除了延承共青团工作以“青年为本”的优良传统,广东“青年之声”在数据整合和线下服务上也做足了功夫。一是以数据联通实现融合,打通广东“青年之声”和志愿服务、婚恋交友、就业实习等在线服务平台的底层数据,为广东“青年之声”平台功能融合拓展提供支撑,实现团属在线服务平台的“1号通”,形成联系服务青年的一站式扁平化产品。二是以平台对品牌活动的线上流程再造推进融合,通过平台实现“创青春·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助力产业工人上大学的“圆梦计划”、最美南粤少年评选等项目的宣传推广、报名评选及在线咨询等工作。

与此同时,广东“青年之声”还着力开发上线“青年之家”服务地图,全省标准化建设“青年之声”线下服务站(青年之家)500个,已全部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站的实时连通与在线预约服务,青年在线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一键转至“线下服务”,形成联系服务青年的O2O“闭环”,共服务青年30余万人次。省、地市、区县、高校团组织100%实名制入驻平台,线上与青年互动交流,线下推动解决青年在平台提出的实际问题,共解决青年集中性诉求140余例,帮扶个案320余例。

依托于庞大的青年粉丝团体,充分利用数据精准定位,多种模式方法并行齐驱,再加上线上线下的日夜帮扶,广东“青年之声”的品牌效应随着平台的升级日趋丰满。广东“青年之声”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一种工具和手段,那就是停留在“术”的层面,而在互联网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各个领域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的时代,如何把握好互联网这个重要变量,依托互联网思维来提升促进共青团工作,乃至实现在“道”的层面转型升级,这是摸索“青年之声”和共青团工作全面融合的必要路径。

热议“青年之声”

广东“青年之声”平台开通一年多以来,受到了全省各界青年的支持与肯定。随着今年9月份即将完成的平台三期迭代,平台已然通过青年粉丝的自传播,实现了影响聚合更多的青年,形成良性循环,提高青年对团组织的黏性和依存度的初步目标。

青年网友“我的中国心”留言说:广东“青年之声”的开通,给我们青年搭建了一个线上服务平台。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联系到团组织,我们可以在上面倾诉心声、反映诉求,并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反馈,切实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青年网友“听风者语”留言说:搭网络之桥、让青年吐槽,发青年之声并“回声嘹亮”,使“青年之声”成为凝聚青年、贴心服务青年的综合平台,这是一种敢于打破自我的突破、一种敢于凤凰涅磐的创新,是真正为青年着想、帮助青年解决困难的好途径。

青年网友“团小政”留言说:正确的内容、广阔的渠道、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产品,一年多以来,广东“青年之声”陪伴我们成长,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帮助,自身也在不断进行升级迭代,它消弭了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紧密联系的时空障碍,架起了一座不受阻碍的“时空桥梁”和“高速通道”,彰显了用互联网之“家”凝聚各类青年群体,最大限度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决心,若能长久坚持,值得我们“点赞”!

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团中央“青年之声”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郭峰在广东共青团“两学一做”及群团改革培训班暨“青年之声”推进会上表示:“青年之声”是一项全团性的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尽早跟进上来;“青年之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非一日之功,需要虚功实做,难事常做。“青年之声”的建设是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体系,要把“众筹”服务、解决青年的实际困难重视起来。

广东“青年之声”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团省委将以“青年之声”为统揽,形成覆盖青少年成长全过程核心需求的在线服务生态链,加强功能聚焦、淡化行政色彩、强化服务色彩,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有亲和力的、有温度的“网上共青团”品牌,为全省青年朋友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服务。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