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力军2018年第10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697  更新时间:2018/12/5 8:55:05  文章录入:bgsadmin  责任编辑:bgsadmin

10月刊 封面-外部_副本.jpg

共青团如何联系、服务、引导新兴青年群体

《生力军》编辑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经济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继续深刻变化,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快速发育,网络化生存成为生活新常态,青年群体日益分化,青年从业方式更加多元,游离于组织体系之外的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形成了不可忽视的新的社会力量。今年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更好联系服务青年,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群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取决于服务青年的思维和水平。随着社会个体化进程的加快,广大青年由于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产生的具体需求也千差万别。群团组织作为青年政策的主要供给者,面临着“传统工作渠道与个体不同需求如何有效对接”的重大挑战,传统服务的统一性与个体需求的差异化之间存在错位和缝隙。很多时候虽然群团组织的服务有效覆盖了个体,但是个体仍然对群团组织提供的普适化服务不是很满意。如何用相对模块化的服务满足个体千差万别的需求,是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如果以传统思维模式去思考,两者当然是矛盾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追求以支配性为诉求的组织形态,而是换一个角度,转向以引领性为诉求的组织形态来开展工作,可能视野就会完全不同。传统模式下,青年工作在资源配置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自上而下的“供销”方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简政放权的进一步深化,资源获取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垄断的,而是多元的、市场的。群团组织要改变直接支持的“供销”模式,形成以社会为舞台,以需求为导向,联合社会力量,有效利用党政资源、社会资源、组织内生资源的资源整合机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群团组织不再仅仅是一个具有管理职能的机构,还是一个资源集散的平台,善于将存在于不同类型青年群体之中的资源盘活,在不同青年群体之间进行有效供给,真正实现服务青年的个性化和专业化。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青年从来都不是服务工作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服务内容要尊重青年的选择,服务工作要强化青年的参与,服务过程要欢迎青年的监督,服务效果要注重青年的评价,以形成服务工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做到“把准方向、摸准脉搏”。


【专题】共青团组织如何引领新兴领域青年群体

【青年视点】广州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探究

【亮点】清远开展非公有制企业青年人才未成年子女夏令营活动 助力清远留住异地青年人才

【亮点】顺德共青团力推“青基工程”靶向作用村(社区)团组织五大“积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