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16年02期】小平台促大团建 老海珠迎新发展——广州市海珠区“三步走”稳健推进区域化团建工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548  更新时间:2016/4/19 11:01:11  文章录入:qgbadmin  责任编辑:qgbadmin

    近年来,海珠区团委从区、街两级全面推动区域化团建工作,形成一套“统筹—培育—下放”三步走的海珠区域化团建模式。 首先在区层面牵头成立海珠地区共青团促进会,随后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率先探索区域化团建工作的落地。2015年10月,在全区18个街道实现区域化团建工作100%全覆盖。与2013年相比,目前海珠区青年活动阵地增加93个,区级微信公众号增加青年粉丝1.2万人,区域化团建工作成效较显著。

    主要做法如下:

     一、“统筹”——整合资源,以三翼一体式形成“条块相济”的共青团

     在全面铺开区域化团建工作前,先行成立海珠地区共青团促进会,涵盖辖内106家中央、省、市直属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一是加强制度常态化建设。团区委担任会长单位,书记担任会长,分管副书记担任召集人,办公室作为秘书处负责具体工作开展。每年在日常工作经费中划拨10万元经费,并加强会员单位的资源整合。二是加强活动自主化维系。注重发挥成员单位的主体作用,邀请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共同参加,确保“季季有活动,次次有特点”。目前,80%以上的地区共青团活动由地区共青团组织成员单位自行承办,共开展区级层面大型活动38次,涌现出中建五局广州分公司、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活跃牵头单位。三是加强“两新”延伸式发展。顺应海珠现代服务业高端高质高新发展趋势,全区累计建立“两新”团组织708家,其中非公企业637家,着力解决对新兴领域青年覆盖不到的问题。

     二、“培育”——拓展平台,以四元“+”字诀建设全面活跃的共青团

    依托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老阵地,促进中央、省、市共青团组织与区属、“两新”组织加强联系,为资源下沉街道做好准备。一是“新媒体+”畅通沟通渠道。注册区级微博、微信账号5个,建立QQ群、微信群组近200个,聚拢青年粉丝4万人。推送线上版“海珠青年”27期,发布各类信息6000余条,转发阅读量超3万次。开发海珠共青团微信企业号,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主题活动13次。二是“公益+”建立合作联盟。2015年开展“福袋传城”行动、国际垂直马拉松志愿服务等大型志愿服务40多次,吸引150多家海珠地区单位参与。“青年地带”项目的开展涵盖海珠地区各级合作单位105家。50多家社会组织加入由团区委发起的海珠社会组织诚信联盟。三是“青年+”切中精准需求。策划“青年加油吧”社区免费培训项目,3000多名青年报名。组织“海珠青年Young声”音乐节、“仲夏有约,缘梦七夕”青年联谊面具派对等活动,受到地区青年热烈响应。四是“人才+”服务青年发展。以“号”、“手”和评优评先为抓手聚拢各类共青团组织和优秀青年,近两年,有31个地区单位和“两新”组织参评市、区级青年文明号,27名青年被推选为市、区优秀共青团员。

     三、“下放”——做强基层,以五维工作法打造触手可及的共青团

     通过统筹、培育,团区委将地区共青团的成员单位分解到各个街道,逐渐完成“1+1+15”全覆盖工程,即每个街道团工委建立1个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至少建设1个“海珠青年之家”,地区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不得少于15个。一是聚资源。争取团市委支持,将省、市属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分解到海珠区18个街道建立联系。团区委发文要求区直属34个团组织做好各自系统内的团组织属地关系排查。要求申报各级青年文明号的集体到所在街道报到并参与区域化团建工作。二是定机制。指导各街道完善组织架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健全轮值主席等机制。每年向各街道划拨5万元团建专项经费并要求其按1:1以上比例配套,其中要有30%以上经费用于该项工作。三是强队伍。要求每个街道团工委班子配备不少于9名专兼职团干部。2015年全区共有街道团工委书记、副书记62人,团工委委员159人,其中87人为地区单位和“两新”组织团工作负责人。开展“筑梦计划”团建指导员招募,分批组织210名优秀大学生干部到团的基层岗位协助工作,并注重加强对社工、志愿者骨干等人员的培养使用。四是拓阵地。引导各街道主要依托三类阵地做好区域化团建工作,并选取条件最好的一个场地挂牌“海珠青年之家”。首先是团属阵地,如“Hi公益部落”、21个“青年地带”社工站、8个志愿驿站。其次是街道党政阵地,如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等。再次是成员单位阵地,如企业茶室、咖啡馆、羽毛球场等。五是创品牌。指导各街道团工委围绕“五个一”开展活动,并探索其他工作形式创新,如赤岗街的青年智囊团、江海街的青年歌唱比赛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